加大古建築、名人故居保護力度,讓傳統技藝回歸大眾生活
日期:2016/12/14 11:04:3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南京文化底蘊深厚,文脈源遠流長。市委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從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等方面努力,全面提升文化軟實力,進一步彰顯南京歷史文化名城的魅力與風采。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史駿
南京將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
南京將強化頂層設計,按照名城整體格局風貌、歷史地段、古鎮古村、文物古跡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五個層次,串聯整合歷史文化資源,促進與現代城市功能有機融合。南京將加強名城整體格局和風貌的保護,保護好“襟江帶湖、龍蟠虎踞”的山水環境,維護好“依山就水、環套並置”的都城格局,傳承好“南北交融、承古啟今”的建築風格,彰顯歷史文化名城的特有風貌和恢弘氣度。
加強對歷史軸線和歷史地段的保護,南京將重點推進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建設,保持街區的歷史真實性、風貌完整性和生活延續性。加強對古鎮古村的保護,通過規劃布局、保護性修復以及生態建設,保持古鎮古村的傳統格局和歷史神韻。
此次報告還提到,要做好歷史文化遺產和文物保護工作,加大對古建築、名人故居及周邊環境的保護力度,做好“中國明清城牆”和“海上絲綢之路”南京遺跡申遺工作,打造世界級城市文化名片。報告還提到要建設一批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博物館等文化設施。
對於歷史文化名城保護,黨代表、市文廣新局局長刁仁昌表示,保護好古建築和名人故居才能更好地體現南京的古都風貌,下一步南京還將做好南朝陵墓石刻的保護,比如通過合作研究采取措施,減少風化對石刻的影響; 南京還正在加強對野外文物的電子監控建設,未來將與公安部門加強聯動,通過技術安防和發動志願者等手段更好地保護南京的南朝石刻,此外對文物本體現狀還將定期進行技術監測。
推動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
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報告提到,南京將加大文化惠民力度,推動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推進基層綜合性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化文化場館資源配置,南京還將推動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免費向社會開放,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文化服務。
南京還將促進全民閱讀,打造“書香南京”,並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推動傳統技藝回歸大眾生活,打造一批文化藝術精品。
對此,刁仁昌表示,保護好非遺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好傳承人,近些年南京已經通過政策扶持、非遺進校園等一系列行動來推動非遺事業發展,南京文化藝術節等活動也為非遺提供了更大的展示舞台。“非遺還是南京文創的重要靈感來源,通過這些文創設計,非遺將更好地走進南京人的生活。”刁仁昌說。
傳承發展雲錦等歷史文化產業
加快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南京將推動文化與旅游、科技、金融及互聯網等融合發展,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提升文化附加值,並優化文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強載體和平台建設。
聚焦文化特色塑造,南京將傳承發展雲錦等歷史文化產業,打造具有震撼力的文化品牌。報告還提出,要緊緊依托文化資源和人才資源雙重優勢,大力發展各類創意產業,建設全國重要文化創意中心,並積極促進文化開放交流,鼓勵和支持文化企業走出去,提升南京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