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6村民取土時發現一塊唐代墓志銘:捐給國家
日期:2016/12/14 11:04:1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日前,岐山縣京當鎮驸馬莊村的六位村民,將他們在崖面上取土時發現的一塊唐代墓志銘,捐獻給了岐山縣博物館,前來捐碑的村民代表巨九科說:“捐給國家,放心!”
兩年前,巨九科因工傷致殘,至今腿部還打有鋼板,走路不太便利。 11月 1日,受大家委托,他用一輛三輪助力車馱著幾百斤重的石碑,騎行十幾公裡趕到縣博物館捐碑。據他介紹,碑是他和郜效芳、賀恩緒等六位村民在驸馬莊村賀家組的崖面上取土時發現的,同時還發現了一處帶有 23米長甬道的空墓葬。聯想到這兩年《寶雞日報》對驸馬莊巨氏碑刻的報道,巨九科覺得這塊老碑可能和驸馬莊的歷史、巨姓人的聚居有關,就決定捐給國家讓專業機構作研究。
岐山縣博物館館長徐永衛代表博物館接受捐贈,向巨九科等六位捐贈者頒發了榮譽證書,並依據相關文物征集法規定予以獎勵。經初步鑒定,此碑為唐代成德軍節度使王武俊家族墓志銘,銘文記載了王武俊家族祖孫四代人的仕宦經歷、王武俊孫王承憲早殇並葬於岐山望雲原的情況。此碑形制較大,與一般唐銘相比,銘文楷中帶行,字體潇灑飄逸;最大特點是碑身四面镌有人像及十二生肖動物圖案。所以,除了具有一定的文物歷史研究價值外,還有相當的碑刻藝術欣賞價值。
“我們岐山縣博物館又增添了一件二級文物,我感到非常高興!”徐永衛說,一個身有殘疾的農民護碑、送碑,精神非常可嘉!他代表縣文物旅游局感謝幾位村民發現文物、上交國家保存的高尚品行,這充分說明生活在周禮之鄉的人們,講文明、識大體。來源:寶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