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一工地挖出西漢青銅鼎
日期:2016/12/14 18:14:43   編輯:仿古青銅器 昨日,記者從寶雞市文物旅游局獲悉,4月22日,在繞城高速段家塬連接線建設工地發現一只品相完好的青銅鼎,據寶雞市考古隊專家初步判斷為西漢時期的青銅器。
施工發現青銅鼎及時上交
據高新區磻溪派出所民警陳小勇介紹,4月22日晚上7點多接到報警,任家山六組村民劉冰在段家塬上坡的路上開挖掘機施工時,發現一只小圓鼎。民警現場勘察後,將這只青銅器帶回派出所保管。
發現青銅鼎的地點位於寶雞繞城高速段家塬連接線建設工地,據負責施工的中鐵二十局一公司項目部書記熊洪蜀介紹,當日下午3點多,工地正在開挖一段路基,挖到距地面2米多時,突然從挖掘機斗中滾出一個圓形的東西,劉冰和在場的幾名工友一看是銅器,都覺得是個古物,便抱到工地宿捨妥善放置,下午6點多項目部負責人了解情況後,立即向磻溪派出所報了警。
青銅鼎完好無法判斷來源
據寶雞市考古工作隊副研究員辛怡華介紹,這只青銅鼎品相完好,表面有淡青色的銹斑,外形像個小壇子,上部有蓋,蓋子上有三個小提手,壇口兩邊有兩個耳朵,鼎有三足,未見紋飾,裡外光滑,鼎耳直徑20.5厘米,高16厘米,口徑17厘米。從外觀、形狀和成色判斷,是西漢時期的青銅器,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昨日,記者在施工現場看到,出土鼎的地點距地面大約2米多,熊洪蜀告訴記者,這裡以前是一條通村公路,挖掘現場只留下挖掘機開挖的痕跡,現場再沒有挖到其他東西。據辛怡華分析,現場原先是七八米高的坡面,將坡面下挖後修成的一條通村公路,有可能是修路回填時從別處運來的土裡面混入的。在施工現場發現文物比較常見,但從黃土中挖掘出單只青銅鼎卻並不多見,由於現場已經看不到當時的情況,無法判斷器物是出自墓葬還是窖藏。文/圖記者徐雯
中國青銅器
青銅是人類歷史上的一項偉大發明,是世界冶金鑄造史上最早的合金。紅銅加入錫、鉛,成為一種新的合金,這種合金歷經幾千年的化學反應,其表面出現一層青灰色的銹,所以今人謂之“青銅”。青銅器在中國先民的生活和精神體系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為古代禮治社會政治、經濟權力的象征,王、侯所制造的鼎、簋也被視為國家權力合法性的來源。傳說大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鑄鼎於荊山下,各象九州物”,是一匡諸侯、統治中原的夏王朝立國的標志。春秋時,楚莊公向周定王的使者“問鼎之大小、輕重”,使得“問鼎”一詞成為觊觎國家權力或泛指試圖取得權威支配性的經典說法。漢代即將青銅器的出土視為“祥瑞”之兆。漢武帝“因得鼎汾水之上”,竟將年號改為“元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