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南京明城牆局部坍塌 為全國重點文物
日期:2016/12/14 11:03:22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11月27日凌晨,南京明城牆定淮門—小桃園一段城牆局部發生坍塌。早晨市民來鍛煉時發現,健身器材都被突然倒下的城牆磚砸壞了。這兩天天氣都不錯,城牆怎麼突然塌了?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回應稱,當年城牆修建時牆面沒有咬合好,留下這個隱患。目前已采取措施搶險、加固,並邀請專家到現場勘查,盡快制定修繕方案。
坍塌的那一塊
前幾天就凸出來了
昨天上午8點,現代快報記者進入小桃園公園,就在公園的體育健身區,緊鄰著的城牆塌了一塊。塌陷後的城牆出現了一個梯形坑,長約十米,高五六米,坍塌嚴重的地方凹進去一米深,淺的大約三四十厘米。而掉落的磚塊“掩埋”了原本栽在城牆邊的一棵樹,附近的健身器材也被砸壞了。現場已經拉起來警戒線,有工作人員在維持秩序。
“我們每天都來鍛煉,平時集體做操的地方就是那塊區域。”鍛煉的市民表示,前幾天那塊城牆就凸出來了,沒想到夜裡突然塌了。他們懷疑,應該是下雨下的。“還好是夜裡塌的,要是早晨我們鍛煉的時候塌了,那就太危險了。”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定淮門—小桃園城牆段位於明城牆的西北段。而南京明城牆全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內牆土層吸水鼓脹
外牆粘結劑失效
這兩天南京並沒有下雨,城牆坍塌到底是什麼原因?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鹿斯駿告訴現代快報記者,這片城牆一直沒有維修過,屬於歷史遺留問題了。“當年修建的時候牆面沒有咬合好,留下了這個隱患。”他指著坍塌的城牆表示,裡牆和表牆有很明顯的分層,沒有交錯咬接。“裡面的磚就是一塊磚一層土干碼起來的,而外面的磚是帶灰漿砌起來的,天然形成兩個分層。而且兩個牆面都是平的,正常來說應該是一塊丁磚一塊順磚交錯咬合,這樣才會增加強度。”
鹿斯駿表示,形成分層後,城牆經過幾百年的雨水侵蝕,雨水滲透進城牆裡,裡面的土吸水鼓脹,就會擠著外牆往外走。當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發生坍塌。“所以這兩天雖然沒怎麼下雨,但這是長期累積的過程。”他表示。但一般來說,的確是雨季發生城牆局部坍塌的情況比較多。
此外,坍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明城牆有650歲了,當年砌磚用的石灰漿,這個粘結劑已經沒有什麼粘結強度了,也有坍塌的風險。”鹿斯駿說。
加裝隔離網
修繕方案將會商論證
昨天傍晚時分,施工人員用鐵板設置了應急隔離區,並加裝了隔離網。“我們現場已經做了臨時支護,防止城牆二次坍塌。腳手架、圍擋也已經搭好了,等詳細的維修方案。”
鹿斯駿表示,“城牆很多地方看上去是完好的,但是誰也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情況。”鹿斯駿表示,近幾年他們也一直在做城牆維修工作,但城牆屬於文物,在表面完好的情況下,他們也不可能特地把城牆拆開去修。“而城牆大部分維修都已經結束了,現在坍塌的都是零星局部,也沒有任何規律可尋。”
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副書記曹方卿介紹,目前中心已經采取措施搶險、加固,防止坍塌范圍擴大。“這裡肯定要進行搶修。目前,我們邀請了東南大學結構專家到現場勘查,之後將制定修繕方案,上報文物部門。”曹方卿介紹說,城牆是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文物部門還將對修繕方案進行會商,經專家論證後,報國家文物局批准後實施。
這次維修不僅是坍塌的城牆段,周圍相關城牆都要檢測。“已經發生坍塌,證明情況比較緊急。我們對周圍都做個檢測,如果有隱患,要一起維修。”
記者了解到,平時南京城牆保護管理中心也會對所有城牆進行定期“體檢”維護。“尤其是重點險情城牆段,比如出現裂縫鼓脹、位移的,我們會動態監測,定期采集數據分析,如果判定比較危險,就會進行維修。如果數據顯示還在安全范圍內,我們就加強監管。”
鹿斯駿提醒市民,如果發現城牆出現險情,請盡量遠離,同時報警或通知城牆管理部門。 來源: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