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創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之道 打造國際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

創新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之道 打造國際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

日期:2016/12/14 10:21:0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以中華傳統文化為內核和推動力,以經營城市為手段,通過立項、融資、投入、策劃,實現非物質文化的社會價值最大化、商業價值最大化——這是西安曲江新區的發展理念之一。遵循這一理念,西安曲江新區近年來不乏大手筆的扛鼎之作。其中,2012年3月開幕的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可謂點睛之筆。

  溯古文明本源 叩啟心靈涵養之旅

  “關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名。” 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位於西安市周至縣東南15公裡的終南山北麓,是我國著名的道文化傳播之地,號稱“天下第一福地”。以古樓觀為中心的道文化展示區是由周至縣和曲江新區合作共建的以道文化為核心的歷史文化旅游景區。

  道文化展示區主要分為道教、道家、財神三個核心文化展區,另有延生、化女泉、仙游寺和大秦寺4個特色景區;自然展示方面,有依托自然山水的生態游、觀光農業示范的農耕體驗游、道教傳統養生的康體養生游,以及西安鹹陽大都市圈的休閒度假游,共同構成一個立體、多元的復合型旅游產業體系。

  在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西安曲江新區在致力於繼承和發揚道文化的優良傳統,在宣揚道文化人文傳統的同時,努力用現代意識形態去诠釋道文化和老子,使之服務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人類和諧幸福,推動道文化的傳承和健康發展,讓古老的道文化在現代社會文明進步之中再結碩果。

  因此,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也承擔著更大的文化使命——將幾千年的道文化進行正確诠釋,並加以傳承發展。它是以深挖道文化內涵,弘揚傳統文化為己任,以助力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為目標而精心打造出的一個全新文化內涵旅游區域。

  綿道文化主脈 揮就經典重塑之作

  兩年成景點,千年樓觀重煥生機;三年成氣候,“道源仙都”譜寫新篇;四年揚名中國,樓觀形成“大旅游”樣本。樓觀道文化展示區在規劃之初,就頗具大家風范。

  《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整體規劃》由北大文化產業研究院全程策劃設計,策劃團隊由該研究院的頂尖策劃設計人員組成。來自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多位專家、學者擔任顧問,保證了對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的高水准規劃。《規劃》依據文化旅游資源類別,兼顧行政區劃,結合地形、道路、河流等,將全區分為四大板塊,通過趙公明財神廟景區、道家文化區以及觀光農業示范區等龍頭項目的拉動,打造了一個集旅游度假、商業、居住、文化教育等為一體的綜合型旅游區,並逐漸形成產業擴散效應,帶動周邊地區旅游地產的迅速崛起。

  《規劃》很好地秉承了“將展示區打造成中國一流道文化旅游目的地,國際化觀光農業示范區,國家5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生態示范區”這一主旨,通過高起點規劃,大氣魄謀篇,對樓觀道文化旅游資源進行統一規劃、有效整合、深度開發、集約經營,彰顯了山水人文大優勢,發展了生態文化大旅游。

  同時,《規劃》依托原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及自然資源特色,為各功能區至少設計了50余種豐富多彩的項目產品,讓人耳目一新。在對旅游的構思上,突出 “走進山川、感受自然、關愛生態”主題,樹立“樓觀台老子文化與秦嶺自然生態”相融合的大樓觀台理念。發展道文化旅游、自然風光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現代農業觀光旅游等多種旅游產品……

  樓觀景區的開發,抓住了“文化”、“民俗”和“觀光”這三個核心理念,樹立了“保護優先、突出特色、生態融合、持續發展”的原則。而今,在33.04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兩大核心、四大板塊、三大要素、六大主題均得到精准呈現,樓觀勝境文化大格局氣勢已成。

  樓觀景區內的道文化景觀建設,充分展示了古樓觀作為道教傳播之地的文化核心競爭力,將叫響‘道文化’這一大品牌,使西安、使陝西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道路越走越寬。

  大空間謀劃大發展,大規劃成就大格局。千年樓觀,已然恢弘綻放。而憑借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樓觀道文化展示區將成為陝西關中文化旅游產業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長極”,成為中國一流的“道文化”旅游目的地。

  展“大旅游”景圖 創新文化旅游發展之道

  早在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建設之前,西安市政府就明確要求,要對樓觀道文化旅游資源進行統一規劃、有效整合、深度開發、集約經營,建設好樓觀這個道源仙都,倡導低碳生活,緩解溫室效應,彰顯山水人文大優勢,發展生態文化大旅游,把樓觀台打造成“中國道文化精品旅游展示區,打造成西安的後花園,並示范、帶動秦嶺北麓旅游休閒產業帶的發展。還強調要以老百姓的需求為重點,使展示區成為半徑500公裡內百姓旅游休閒的地方。

  依照規劃,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在發展“文化旅游+觀光旅游”綜合模式的同時,亦呈現出 “綜合性旅游+反哺區域經濟”的“大旅游”樣本。

  “大旅游”的本質在於,整合區域資源,謀求綜合性旅游發展的同時,通過旅游產業反哺區域經濟建設,從而帶動區域整體發展,以歷史文化為依托的文化景區如此,觀光農業亦是如此。這也是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建設的兩大核心所在。而周至縣作為道文化展示區的所在地,恰恰成為“反哺區域經濟”的最直接受益者。

  樓觀旅游觀光農業示范區的規劃與實施,是曲江新區對於道文化展示區審時度勢、深度開發的戰略決策,也是基於區域優劣勢及轉變增長方式的缜密考量。曲江新區對於農業旅游觀光示范區的發展,宗旨是利用周至地區,特別是古樓觀和集賢鎮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在西安市中心的影響和帶動下,結合後期的改造與推廣,提高周至道文化在世界的知名度,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創立集觀光、體驗、旅游為一體的都市生態農業示范區。

  如今,“綜合性旅游+反哺區域經濟”的新模式已日漸成熟。可以想見,依托秦嶺北麓自然、文化資源優勢,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將成為率先崛起的區域之一,不僅會成為陝西旅游農業規模化和集約化的示范之作,更將是一幅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引領西部,示范全國”的“大旅游”樣本。同時,其旅游經濟也勢必成為帶動區域經濟的強大引擎和主要支柱。曲江必將散發出更加奪目的華彩。

  道源仙都——道教文化區

  道教文化區位於西安市周至縣東南15公裡的終南山古樓觀,北起秦嶺環山旅游公路,南依老子說經台,總占地面積約700畝。其中周秦漢唐古遺跡主要有老子說經台、宗聖宮、老子祠、尹喜觀星樓、秦始皇清廟、漢武帝望仙宮、煉丹爐、呂祖洞、上善池等60余處。

  道教文化區主要由開放式前廣場區、核心建築區、說經台遺址區三大部分組成,其中開放式前廣場區的入口處為天下第一福地廣場。

  養性勝境——化女泉景區

  化女泉景區是西安樓觀中國道文化展示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位於終南山古樓觀以西、環山公路以南,是在原化女泉遺跡之上修建的,占地面積104畝。它以老子點化徐甲的故事為基礎,融合了女子養生、品泉文化、道茶文化等內容。化女泉景區主要由三大廣場和五組建築組成,三大廣場分別是:鳳舞廣場、品泉閣廣場和化女泉廣場;五組建築主要有:山門、竹裡館、品泉閣、鑫盛坊和廟宇區。

  養生道源——延生觀景區

  據記載,唐代景雲年間,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曾在都城長安入觀修道,唐玄宗為其在樓觀修建別館,賜館名為“延生觀”。李白、王維、蘇轼等曾在此留下了許多詩篇、故事和轶聞。主要景點有紫慶門、延生殿、應道館、悟道館、上清殿、修真堂等。重新建設開園的延生觀景區總占地面積114畝,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與相鄰的財神廟、道教文化、化女泉、大秦寺景區連成一線,成為西安樓觀道中國道文化展示區重要的文化景區之一。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