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喚醒”文化遺產
日期:2016/12/14 11:22:1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數字化將觀星台、嵩岳寺塔等帶給全世界
昨天,“第四屆文化遺產保護與數字化國際論壇”在登封市開幕,來自8個國家的70余名專家、學者齊聚嵩山腳下,圍繞“重新發現——世界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的主題,深入探討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數字化問題。當天上午,“數字天中”項目宣布正式啟動。
今年是中國加入世界遺產公約30周年,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申遺成功5周年。與會專家認為,嵩山一帶是中國古代文明核心地區之一,留下觀星台、中岳廟、少林寺、嵩岳寺塔等8處11項重要古建,其建築年代自漢代到清代,2000多年綿延不絕,是包含無數古代文化密碼的建築寶庫,而借助數字化手段,人們能夠進一步發現這些古建築的價值。
“數字化條件下,很多東西可以進一步問問為什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郭黛姮說,比如嵩岳寺塔,以前也有很多研究,但對其科技內涵的研究比較簡單,其背後應該還隱藏著很多秘密:為什麼是這樣的形狀?跟什麼地方的建築有較高相關性。這座塔是十二邊形,施工難度極高,在沒有現代測量儀器的情況下,古人運用什麼手段造出來的?數字化逼著我們尋找同時代的工程技術,還原古代氣象條件,大數據提供了超越以往的可能性。而新的發現,有可能給現代建築帶來極為有趣的想象力。
論壇上,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副理事長、秘書長郭旃介紹了文化遺產數字化的含義:“文化遺產數字化,是通過數字化演繹,讓固態的文化遺產利用數字化技術‘活起來’,讓大眾通過動漫、數字化等形式了解文化遺產的前世今生和今後的發展方式。”
在13世紀就成為全中國天文中心台的登封古觀星台,中國古人曾在此觀察星象、探索宇宙奧秘。今天,這裡可見的遺跡只有一處元代建築。“數字天中”項目將通過光影對星象再現古人觀星的場景,回看“歷史的星空”。而古跡上很多歷經歲月銷蝕而模糊的圖案,比如中國最早的足球“蹴鞠”等現代人難以看懂的內容,未來都將通過動畫復原而鮮活起來。
觀眾在文化遺產的參觀過程中,會產生很多的感想,通過數據,就能回到大的管理平台上,包括遺產的監測,交互的體驗,論壇的分享等一系列,可以在專家和公眾之間建立起一個溝通的橋梁,對遺產保護是非常重要的手段。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