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木結構古建築的防火保護問題

木結構古建築的防火保護問題

日期:2016/12/15 1:21:5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1.應認真研究木結構建築的火災的特性:
    木結構建築群的火災起因有兩種:一是自然現象造成的,如雷擊起火;另一是人為造成的,如電器火災、生活用火不慎、小孩玩火、燃放煙花爆竹和人為破壞等幾種情況。對這些火災的特性應認真研究。同時在文物建築群內要做到:在庭院內不亂存放可燃物;

    不在建築物內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對照明和設備用電的安全要經常檢查;對於其他可能會出現火災情況的要加強管理,堵塞造成火災的漏洞。對現代建的高壓電網、加油站、燃氣站等都應遠離文物古建築

    總之,對於“火”應立足於“防”,應以防為主,防消結合。應針對不同的火因,制定有效的預案,遇事不慌,才能認認真真將文物建築的防火落在實處。千萬不能擺花架子,應付各種檢查。

    2.在古建築群內應有的設備:

    ①安裝火災報警。在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築內安裝火災報警,在GBJ16—87《建築設計防火規范》中已有明文規定。在木結構的古建築中應安裝哪類火災報警探測器更好些,這是值得研究的。早在1987年~1992年,為故宮安全工程選擇火災報警探測器時,沒有選到理想的設備,當時只是將就使用電子感煙探測器、紅外對射感煙探測器、光纖感溫等器材。近十年來,引進到國內的極早期空氣檢測火災報警,經試驗是適用木結構建築的,當火還在隱燃階段時,就報警了。火災由隱燃到起火是有過程的,還沒有形成火勢時,管理人員接到報警,可以及時趕到現場處理,將火災損失減到最少。

    ②消防供水到位。對有木結構的古建築群應有消火栓,消防供水管網或建立消防水池,以便滅火時備有充足的水。

    ③在建築物維修時,應對沒有地仗油飾的木構件塗防火塗料保護,延緩木構件的起火時間。

    ④應有防破壞、防放火的手段,從崇禮門的火災看,對國家級的文物保護單位應有防破壞、防放火的手段和制度,以確保護文物建築的安全。

    3.管理人員應了解自己保護的建築情況,應有預防火災、撲滅火災和處理不測事件的預案。特別是安全管理的負責人,應增加這方面的知識。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