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寫真:梅州古村落如“世外桃園”
日期:2016/12/16 18:04:39   編輯:古代建築梅縣三鄉石樓村經歷了百年風雨依然保存完好,它以白色外牆為主色調,風景秀美,其中大巖石屋是景點之最,是石樓鐘姓村民的開基之地。據石樓鐘姓族譜記載,四世桂馨公傳雲:當地住雁洋鎮大坪村塔上,強鄰逼肆侵凌,馨公對家人說:“古人百萬買宅,千萬買鄰,所以智者選安身之處,務求仁愛風氣濃厚,避患者入深林,我將去也”。 石寮村因此得名,經若干年後,石寮村現更名為石樓村。
今天,“石屋”成為古跡,地基旁邊尚有殘存的屋跡、石基、石結小路和石屋後面殘存的苗竹、柿子樹等,還有依稀可以辨認的旱地,及一段大小梯田。據石樓村村委介紹,石樓村整個村莊面積合計一萬六千多畝,現全村共有一千多人在此安居樂業。
玉水村是保存完好的原生態客家鄉村之一,坐落在梅江區城北北部,該村群山環抱,林木蒼翠,古樹參天,全村人口七百多人,大部分建築均有四百多年的歷史,其中保存尚好的古屋有“貢元堂”和“崇善堂”。玉水村濃濃的古樸風情讓人流連忘返。
下圍村是目前保存較完整的古村落,位於大埔縣大東鎮坪山村管理區,風景秀麗的千畝梯田腳下,寶善堂、儲賢堂等圍龍屋構成的獨具粵閩建築風格的古村落,建築風格既有客家中原殿堂式圍龍屋的特色,同時又有閩南沿海牆體厚、房屋矮、點金式海洋建築元素,它體現了家族團結,抵御外來侵略者的群居生活,整個下圍村姓楊,原有居住人口近三百多人。
據梅州地方志史料記載,客家人是漢族中一支優秀的民系,從一千六百多年前,客家人的祖先不堪戰亂的侵擾,從中原跋山涉水而來,在梅州地區落地生根。這個民系最懂得和平之可貴,最懂得安居樂業之可貴,也最懂得尋找適合生存的“險境”,更懂得居住的防御與舒適。
嘉應學院土木工程系副教授李婷婷表示,客家古村落不僅表現在景觀上的美,而且還表現在人文上的美。客家古村落山清水秀,人傑地靈,適宜居住,它凝聚了客家文化,還生動的體現了客家人文氣質——吃苦耐勞,樸實善良。客家人追求一種安定的生活,秀麗的景色加上古樸的民風,客家古村落俨如世外桃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