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移交一尊隋代石菩薩身軀造像規格與真人相仿
日期:2016/12/15 1:34:1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舜井街西側工地建設指揮部曾向濟南市考古研究所移交一尊北齊至隋代石菩薩身軀造像,規格與真人相仿。此次移交的石菩薩頭像,雕刻年代與前者幾乎同時期或者稍晚,考古人員初步判斷屬北朝晚期至隋代遺物。但對比發現,盡管兩者無論體量還是風格都比較一致,卻不是同一體另外,該菩薩頭像還與濟南市2003年、2006年在縣西巷南部發現的北朝晚期菩薩造像屬於同一系統,都是開元寺遺物。
村內青磚古民居保存較為完整,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長生口戰役指揮部的舊址也在這裡。為推動該村發展,市城鄉規劃局送去幫扶捐款1萬元。下一步市規劃院將著手編制完成該村古村落保護及旅游規劃。依據該村獨特的自然優勢和人文環境,極具古村落保護和旅游開發價值。這次幫扶要充分挖掘該村人文歷史底蘊,利用獨特的自然資源,發展旅游產業,將旅游產業打造成該村發展的主導產業,帶動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專家組對兩個搶險修繕工程形成一致意見: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嚴格遵循了“不改變文物原狀”的維修原則和設計方案的要求,石作、木作、瓦作、漆飾等部分項施工質量高,達到了文物保護修繕的較高水平;設計、竣工資料齊備。
安家大屋是八大家族的徽派宅院之一,位於池州東流老街西城牆外第一戶,俗稱橋頭安家。大屋坐北朝南,大門東側有一座石拱橋,寬1米多,長2米有余。並分別評為優良工程和合格工程。同時,專家組建議這兩個古建築維修好後對其要加強管理和利用,並做好防雷、消防等相關工作,以確保文物本體的安全。相關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以及業主單位市文廣局、市文管所、市博物院等有關人員參加了驗收會。東至縣東流老街古建築群的保護維修迫在眉睫,尤其要對安、周、朱、高、趙、李、金、胡等八大家族的徽派宅院,應予重點保護和維修。老街四周建有城牆,全長736丈,由“山城”、“水城”和“平城”構成。時過境遷,而今的城牆雖塌,載入史冊的學宮、太白樓、菊江亭等歷史遺跡雖已不在,但老街風貌依舊。現存的“十”字形老街位於古鎮的西南隅,保留有明清徽派建築200余幢。街道東西長880米,南北長380米,石板街梯,街道兩側為商鋪。房屋均為磚木結構,有“青磚小瓦馬頭牆、朱角飛檐魚懸梁”之譽。
東流老街其他七大家族的徽派宅院雖然保護尚好,但也有多處亟待維修。有識之士呼吁:有關方面要進一步加大保護東流老街徽派古建築力度,再現青磚古鎮歷史面貌。第一進寬10米有余,進深9米;兩邊也是四個房間,中為大廳。一、二進之間和二、三進之間左右各一個小天井,中間有瓦頂遮雨,共是四個小天井,以便采光和屋頂排水。安家建房用的青磚全是在窯場定做,每塊磚上都印有一個“安”字。這是他們家用磚的特別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