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曲阜孔廟
日期:2016/12/15 15:17:39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2005年是孔子誕辰2556周年,中國大陸,乃至台灣、美國等地都舉行了隆重的紀念儀式。孔廟作為主要祭祀孔子的建築幾乎遍及全國,但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當推孔丘故宅所在地曲阜孔廟。其實,如今的曲阜孔廟也早已不是最初的規模,而是後人不斷翻修累加的結果,到底怎樣的一個過程,簡單參考如下。
中國封建社會中,儒家思想占有統治地位,儒家創始人孔丘被尊為萬世師表。漢代起,就已建立孔廟於孔丘故居魯城阙裡。東漢皇帝曾親至曲阜致祭;孔子後人封侯奉祠。唐玄宗開元年間,追封孔丘王爵,孔廟規模益加宏大。現存曲阜孔廟的規模為宋代奠定,金代重修,明清依舊制重建。
原曲阜城距今城五公裡,1551年,劉六、劉七起義軍焚毀舊城後,乃移此建新城。現城實際以孔廟為中心重建起來,城正南門正對孔廟南門。孔廟狹長,南北600米,東西僅145米。全廟由南而北,以垣牆廊庑分為八進。前三進為引導部分,布置牌坊和棂星門,植柏樹。由棂星門至大中門,為孔廟前奏;大中門起始為孔廟本身,自此起有長方平面的院牆,四角置角樓,近似宮禁制度。再進,為宏偉的奎文閣,建於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奎文閣後即為孔廟主體建築:大成門和大成殿一組。
奎文閣至大成門間,隔一橫街,東西有門;其間有碑亭十三座,皆重檐高閣,形體特別宏大,有金、元各一,余為明清所建,碑體碩大,為歷代帝王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