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惠山古鎮有多處園林琉璃瓦古建築景觀得以恢復

惠山古鎮有多處園林琉璃瓦古建築景觀得以恢復

日期:2016/12/15 1:29: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明清及民國期間琉璃瓦古建築,惠山古鎮將修繕二十八條古建築步行街,最近恢復古名或被重新命名。園主為秦姓,故舊時寄暢園外的道路稱秦園街。原惠山直街將恢復“繡嶂街。

    舊時,惠山古鎮有寶善橋,1929年建有寶善街,解放後寶善橋和路多次拓寬,改名錫惠路,此次寶善橋恢復原貌,一並將錫惠路恢復為“寶善街”。在惠山直街南側,由東向西恢復4條小巷,巷名依次是翠華道、五華道、 亞聖裡、清孝裡。同樣與惠山古鎮歷史人文景觀 有關。近年來,因惠山古鎮有多處景觀得以恢復,並新增數條道路,此次分別被命名為百歲街、尊賢街、西神街、九峰街、燒香浜街和惠山浜街。

    如古鎮上河塘北側新建的3條小巷被分別取名為狀元弄、孝義弄、樂善裡。狀元弄與孫繼皋祠堂有關,孫為無錫第二個狀元。 孝義弄與忠節祠有關。此次又新增小巷一條 。兩巷分別取名更名為“進士裡”和“高士裡”,取此名稱與該巷祠堂祀主均為進士有關。此外,恢復原名的2條河流為“寺塘泾”和“燒香浜”,這名字也是明清時期的名字。還將恢復更多以前的古老建築名字,恢復到原滋原味的步行街。

    據史志記載,東岳廟始建於元朝末年,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最初的占地面積為30多畝。曾國藩、左宗棠等歷史名人曾出巨資對古廟進行過修繕維護,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被列入文物保護名單,也是我市唯一一處成規模的道教基地。

    現在這座承載了數百年歷史滄桑的古廟正面臨拆遷,許多市民紛紛為古廟的命運擔憂。重建後的東岳廟面積更大,外觀更恢弘。四合院式布局,分上下兩層,大門上方刻有五個紅色大字:“通邑東岳廟”。一樓財神殿門前有一巨大香爐,爐內香火旺盛。順著殿左側的樓梯上去,是二樓的三清寶殿,檐下的八仙過海彩圖敵不過歷史風雨,已經面目斑駁,主殿之神為“東岳泰山神天齊仁聖大帝”。

    古廟歷史上曾多次遭受戰爭、火災等不可抗拒力的破壞,在解放後還被用來開過學校、工廠,經後全力搶修,才有了現在的規模。東岳廟將整體向西遷移30米,重建之後的面積將更大,外觀也更加壯觀恢弘,和文星門碼頭一起成為三橋橋頭生態公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和沿江風光帶上其他的宗教資源整合起來,共同為湘潭的經濟文化發展服務。

    東岳廟大門右側的琉璃瓦建築已全部拆除,它周圍的大部分民房也只剩下小部分尚未拆除。根據拆遷公告,河西沿江城市棚戶區改造房屋拆遷工作必須在2011年8月31日前全部完成。東岳廟是歷史古跡,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若就這樣被拆除了,那多可惜呀。”東岳廟負責人張道長告訴我們,他打心眼裡感到不捨,但為了支持城市建設,只能忍痛面對拆遷這一事實。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