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嚴厲之策、高壓之勢震懾文物犯罪
日期:2016/12/14 11:07:0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日前,遼寧省朝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對2015一號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系列案件頭號主犯姚玉忠等22人作出一審判決:1人被判死緩,3人被判無期徒刑,18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並各處罰金。有報道指出,包括該案在內的“11.26”特大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系列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25名,打掉盜掘犯罪團伙12個,追回涉案文物2063件,堪稱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盜墓案。其中,僅該案即追繳涉案文物32件,其中一級文物16件、二級文物4件、三級文物4件及一般文物8件;判決沒收非法出土文物77件,包括一級文物4件、二級文物17件、三級文物53件、一般文物3件。如此觸目驚心的文物盜掘案,尚不知有多少遺址、墓葬遭了殃。
長期以來,由於受高額利益的驅使,我國文物犯罪持續呈現多發態勢,尤其是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犯罪活動屢禁不止,不僅造成遺址、墓葬嚴重損毀、文物大量流失,還導致文物所包含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殘缺不全,甚至影響到中華文明歷史脈絡及在世界文明史上地位的闡釋。一些不法分子、犯罪團伙以盜墓為發財致富的捷徑,出現群體性盜掘活動。在盜掘、盜竊文物犯罪依然猖獗且日益呈現暴力化、集團化趨勢的今天,對各類文物犯罪特別是盜掘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和盜竊珍貴文物的犯罪采取嚴密防范措施,保持嚴厲打擊的高壓態勢,確屬必須、必要。這次對盜掘紅山文化遺址、墓葬的特大文物犯罪行徑予以重典嚴刑,其震懾威力、警示作用,以及對保護文化遺產安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防止國家不可再生文化資源的破壞,均具積極、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從該案案情不難看出,盡管近年來我國文物安全防范、執法督察力度不斷加強,但竊賊們觊觎文物寶藏的貪欲、目光從未轉移,文物安全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一些重點文物埋藏區和古墓葬集中分布區的安全防范局面仍在加劇惡化,風險不降反升,不法團伙的罪惡圖謀一旦得逞,將給國家文化財產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防止盜掘盜竊珍貴文物犯罪滋生、蔓延,一方面需要繼續加強各類文保單位的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群防群治長效機制;另一方面,仍需持續加大針對文物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讓犯罪團伙無處容身,使罪惡者的行徑得到應得的懲處。若能如此,則文物工作幸甚,國家社會幸甚!
(來源:中國文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