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綿陽明代古城牆垮塌50米 已制定搶險方案
日期:2016/12/15 1:21:5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相關負責人表示,垮塌系附近一工地深挖地基和雨水浸泡所致,該案已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昨日,綿陽市三台縣居民周先生說,7月底,幾場連續降雨導致古城牆旁邊的工地內出現大量積水,古城牆也垮塌了50米長。這是自去年9月古城牆垮塌12米後,再次出現垮塌。
三台縣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局負責人表示,古城牆垮塌系開發商挖地基加上雨水浸泡所致,目前正在搶救。經縣委、縣政府領導批示,此事已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古城牆垮塌50米 露出數百年前的填充土
5日,成都商報記者來到三台縣城南古城牆垮塌現場,沿綿延數裡的古城牆行走看到,在南城門與東城門之間的一建築工地,已被挖掘機挖出一碩大的深坑,深坑邊緣僅距古城牆近2米。在深坑緊臨古城牆的一邊,一段50米長的古城牆已全部垮塌,露出了城牆夾層中數百年前填充的泥土,深坑緊臨居民樓的一邊也出現了裂縫,為保證居民的安全,相關部門已經加固了基腳。
現場搶險工地施工負責人杜江介紹,7月28日,連日的暴雨,使“金城帝都”樓盤地基注水達3米多深,形成了一座10余畝的小型“水庫”。由於雨水的浸泡,地基沉陷,致使城牆再次出現塌陷,也危及了附近居民區的安全。
7月底,他們接上級部門通知,使用5台抽水泵,整整抽了20個小時,才將“水庫”的水抽完。7月31日,三台縣市政公司受上級安排開始抽排水坑,加固堡坎護坡,率先保護居民安全。8月4日,開始對古城牆進行搶險,根據方案,加固增寬護坡13米。
對此,“金城帝都”項目負責人趙順林表示,古城牆垮塌,是因為相關部門抽水導致,跟他們挖坑沒有關系。
已制定古城牆搶險方案 開發商涉嫌觸犯刑法
5日下午,三台縣文化體育新聞出版局紀委書記趙波介紹,工地旁的城牆為明代古城牆,屬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根據現場勘查,城牆垮塌,是因為開發商挖地基時挖坑較深,最近雨水多,長時間浸泡所致。古城牆再次垮塌後,三台縣分管副縣長馮中兵組織相關部門隨即趕到現場進行了調查,制定了搶險方案。目前,經四川省文物局批復的修繕方案已制定,現在當務之急是基礎加固,先搶險後修復,搶險工作預計在一個月內結束。
趙波昨日表示,由於開發商擅自增高建築樓層,擴大地基面積,導致此前已有12米長的古城牆發生垮塌,工地已被主管部門勒令停工,而事發後,開發商又不配合文物主管部門修復被毀古城牆,導致了城牆此次的大面積垮塌,已涉嫌觸犯刑法。目前,經縣委、縣政府批示,三台縣文物執法部門已將案件移交司法機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