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歲明代古城牆將重現黃浦 原貌原址上修復
日期:2016/12/15 1:21:5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在人民路露香園路口,一段458歲高齡的明代古城牆在“塵封”多年之後,將重新與世人見面。
昨日,記者從市文物保護管理處和黃浦區文化局獲悉,這段總長約70米的古城牆正在制定修復方案,並將按原貌在原址上修復。
上海僅存的兩段明城牆
“黃浦區明代老城牆其實有兩段,一段是大境閣,已被確認為上海市文保單位;還有一段就是2005年新發現的一段70余米的老城牆,雖然還沒被確認為文保單位,但也有明確保護方案,嚴格要求保護。”上海市文物保護處有關專家表示。
原來,上海建縣後並無城牆,但倭寇屢屢入侵,沒有高牆很吃虧。史料記載,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上海官民奮起築城,用時三個月,築起一道4.5公裡長、8米高的城牆。幾年後,倭寇被平定,官紳在城牆的四座高台上,造了四座寺廟。1912年,城牆在滬軍都督府民政總長李平書的批示下拆除,原因是“為商業一方面論,固須拆除城垣,使交通便利;即以上海風氣、人民衛生兩項論,尤當及早拆除。”
當時有一小段被保留下來,就是大境閣。這是明代上海西城牆的一段,長約四五十米,其上建有道觀“大境閣”。1992年開始,原上海市南市區政府經過努力,將這段古城牆和大境閣按原樣修復開放,樓內設“上海老城廂史跡展覽”,供游人參觀。
現場只留下20米城牆
在人民路露香園路口的“露香園路舊改地塊商品房及配套公建”工程的施工現場,早報記者看到了古城牆的殘余部分。目前,現場保留下的古城牆約有20多米,而另有50多米則被落架保存,等待修復。
在現場保留的古城牆外,搭起了一幢小型平房,將整個城牆罩了起來,在平房的西面不遠處,已打上了新地基,這裡將建起一座酒店式公寓。“70米城牆只剩下20米,其余50米已經被拆除了!”一位附近的居民告訴記者。記者從一位居民提供的建築施工圖上看到,被拆下的50多米城牆的確在建築紅線內,建築是一幢20層的酒店式公寓。
50米磚塊被落架保存
被拆的50米城牆去了哪裡?記者昨天聯系上上海露香園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任志堅。“50米城牆確實被拆了,不過,我們不是破壞性地拆除,而是根據市文管委的保護方案,有計劃地進行拆卸保存。”任志堅告訴早報記者,被拆卸下的磚頭全部被標記、裝箱保存,目前被保存在拆遷基地一處保留建築內。
黃浦區文化局文物管理科科長李名駿介紹,明城牆原本位於南市區婦嬰保健院內,長期以來未被發現,大約在6年前,隨著該區域改建工程的展開,這段城牆才“驚鴻乍現”。不過,由於年久失修,70米城牆中的50米已然殘破不堪,市文物局文物保護處專家李孔三介紹,其時,上海露香園置業有限公司正在這一帶進行老城廂動遷改造,市文物保護處立即通過黃浦區文化部門通知該公司,不得拆除城牆,並對其采取臨時保護措施。
“這50米的城牆已經被落架,也就是一塊一塊編號保存起來,今後會按照編號重新修復。”李名駿稱。
據古城牆所在地區的開發商透露,已拆卸的50米城牆恢復後將被延伸至新建的酒店式公寓大堂內展示。“原狀恢復的古城牆將與現存的20米城牆連就,然後延伸進大樓底層大堂。”任志堅說,“大堂將對外免費開放,市民和游客可隨時進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