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長沙南宋古城牆原址“整體切割”遷移100米

長沙南宋古城牆原址“整體切割”遷移100米

日期:2016/12/15 1:21:53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現代化的商城裡逛街,市民們還能清楚看見千年前的長沙古城牆遺址,了解古長沙的城市格局和地貌變化。"27日,湖南省文物局文物保護處處長熊建華向記者們透露了長沙南宋古城牆遺址的保護方案。

2011年11月,長沙主城區萬達項目工地發掘出土了120米長的古城牆,其年代始於南宋初期,歷經元、明、清,至民國時期,見證了長沙城址與湘江岸線的千年變遷。不少專家指出,古城牆的價值"堪比馬王堆漢墓"。這段存封著長沙千年歷史記憶的古城牆,究竟是異地遷移保護,還是原址就地保護,連日來牽動著無數市民的心。

古城牆面世後,長沙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多次與文物部門和萬達項目建設方溝通協商,制訂保護方案。

湖南省文物局的專家向記者介紹,經過各方專家的論證評議,近日最終確定了以"原址保護與異地遷移保護相結合的方法",即原址保留一定長度具有典型意義的牆體,采用地下連續牆進行圍合封閉保護,其他部分異地保護展示,"原址保護的古城牆長度將在20米以上"。

"專家們研究後最終決定選擇古城牆中最好的一段進行原址保護,在這段城牆周圍修建圍牆,以防止湘江汛期管湧問題。圍牆上架設玻璃罩,在玻璃罩的上方,仍可進行萬達廣場相關設施的設計和施工。"長沙市文物局局長曹凜說。

被列入異地遷移保護范圍的100米古城牆,專家透露將采取"整體切割轉移再組合"的保護方式。"並不是把城牆的磚一塊塊拆下來,再異地重新組合。而是采取國際先進的整體切割技術,連著古城牆下面的泥巴、周邊關聯的遺跡整體轉移。"熊建華說。

因為此項保護方案也牽涉到湘江防洪、地質塌陷等問題,不少專家還提出預警,要趕在汛期到來前,采取如基坑支護加高等技術手段,來解決管湧等防汛問題。還有專家指出,照此方案實施後,保護下來的城牆會形成一個孤島,建議通過地連牆、對拉鎖的辦法保持施工開挖中的穩定性,確保長期保護展示萬無一失。


專家介紹,確定原址保護不少於20米的古城牆長度,"第一考慮的要素是古城牆所在地的地質情況,而非萬達商場建築的設計情況。"古城牆所處的位置是長沙市中心,與湘江、營盤路地下隧道、五一廣場地鐵等地點均相距不遠,"這麼多的地下工程,地下情況也非常復雜,要想全部將古城牆保護起來,確實是一項很艱難的技術工程。"

而專家所說的"20米",是目前發掘到古城牆中保存最完整、信息量最真實豐富的一段。"現在我們只能說,原址保護不少於20米。因為隨著發掘工作的進一步開展,如果發現了更多更為珍貴、有價值的遺址,也可能列入原址保護的行列。"熊建華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