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廟大成殿金磚墁地
日期:2016/12/15 1:24:4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曲阜孔廟位於曲阜城區的中心,是我國祀孔廟堂中建造年代較早,規模最大的一座。又稱至聖廟。大成殿為曲阜孔廟的主殿後設寢殿,仍是前朝後殿的傳統形式。前庭中設杏壇,此處原是孔子故宅的講學堂,後世將它改為孔廟正殿。宋真宗末年,增廣孔廟,殿移 後,此處設壇,周圍環植杏樹,故稱杏壇。金代在其上建亭,明代又改建成重檐十字脊亭,逐成現狀。東西兩庑各40件,供歷代著名先賢,先儒的神主,到清末共 147人。大成殿建於雍正七年(1729),大成殿采用金磚墁地。重檐歇山、面闊九間、用黃色琉璃瓦、配殿用青瓦、殿前檐柱用十龍柱10根,高浮雕蟠龍及行雲纏柱,為它處殿宇所少見。
金磚墁地就是青磚加工後而成。金磚墁地的操作方法大致和細墁地面相同。不同的是:(1)金磚墁地的不用泥,而要用干砂或純白灰。(2)如果用干砂鋪墁地,每行剎趟後要用灰“抹線”,即用灰把砂層封住。(3)在“暫生”之前要用墨礬水塗抹地面。黑礬水的制做方法是:把10份黑煙子用酒或膠水化開後與1份黑礬混合。將紅木刨花與水一起煮熬,待水變色後將刨花除淨。然後把黑煙子和黑礬倒入紅木水中一起煮熬直至變為深黑色為止。趁熱把制成的黑礬水潑灑在地面上(分兩次潑)。然後用生桐油浸泡地面。此種作法叫做“攢生潑墨”法。金磚墁地在潑墨後也可不攢生而采用燙蠟的方法,即將四川白蠟融化在地面上,然後用竹片把蠟鏟掉,並用軟布將地擦亮。
宮殿式建築的地面中有一種“五音石”(即“花石板”)地面。由石工按金磚規格砍制,由瓦工鋪墁。鋪墁方法同金磚墁地一樣。但五音石地面只燙蠟而不潑墨也不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