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名稱 >> 龍門石窟 高平郡王洞

龍門石窟 高平郡王洞

日期:2016/12/15 15:19:38      編輯:古代建築名稱

   高平郡王洞是萬佛溝中規模最大的一所洞窟,位於溝中部靠上的山崖之上。窟內平面呈橫長方形,頂部似乎打算鑿為J形頂,但沒有完工。在北壁(正壁)正中靠上,雕出主尊佛,結跏趺坐,露出右腳,雙手放於胸前,施說法印。頭部已殘,肩較圓,胸部鼓起,身著通肩袈裟,下坐於一雙層瓣的仰蓮花之上,在蓮根表面刻有卷雲紋。由主尊蓮座根部向東西兩側分別伸出一條長梗,並且各向上托兩朵仰蓮,其上雕出夾侍的二弟子與二菩薩。左側弟子為迦葉,雙手托一瓶於胸,右側弟子為阿難,頭已殘,身軀扭動,雙手疊放於腹前。二夾侍菩薩頭部均殘,肩較寬,身飾項圈,璎珞、腕钏,帔巾繞腹下兩道;其中右側菩薩左手上托一寶瓶,左側菩薩右手向上似執一寶珠。
   環北、西壁以及南壁西側下部,鑿有基壇,壇上雕一周坐佛,服飾有通肩大衣、袒右肩與雙領下垂三種,均呈結跏趺坐,出露右腳.在肉髻與發髻表面刻有水渦紋,面相胖圓。身下佛座均為雙層瓣的仰蓮狀。在窟內開鑿的次序,是先完成北壁(正壁),次之為西壁,再轉入南壁西側,然後才考慮東壁與南壁東側。現窟內地面保存有一些橫豎排列較為整齊的圓孔,為原先安置石刻造像之用。
   窟門呈圓拱形,門券頂部向窟內上部傾斜,這種作法與二蓮花洞的門券作法相似.窟外有面積較大空間,構成前庭。門外兩側各雕一身力士,其型體租對於高大的窟門顯得較小,在力士足下均踏有山形高台。現窟內地面,除數排圓孔之外,還有許多殘損的造像與蓮花座。根據題記該窟的開鑿年代,在武周時期.也正是由於這些題記,將此窟命名為高平郡王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