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月下的清淨錦溪

月下的清淨錦溪

日期:2016/12/16 19:11:2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在家鄉賞月,也許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回到寬別已久的家鄉已是薄暮黃昏。與岳父對飲小酌後,屋子裡大大小小的人都進入了夢鄉。於是,我打開露台的門,看見月華灑滿一地,內心禁不住一陣驚喜,趨此華月,何不出門走走?

  已入深秋,不免有陣陣寒意襲來,我順手披上風衣,走在錦溪的上塘老街,如同走在世紀的長河。

  上千年了,這條街。綿長,象干涸的小溪,艱難地流,聽不到聲音,望不到盡頭。窄小,象幽幽的峽谷,但繁衍於斯的人們則駕生命之舟,往復萦纡。它的兩側是擠擠挨挨簇擁著的木結構小樓,斑駁的窗棂,褚色的門扉,給人以一種恍若隔世的遙遠感。我站立街心,仰視蒼穹,浩瀚的天宇竟擠成了一條纖細的缥渺和神秘了。

  來到南塘橋畔,月兒已經升高,純淨、清朗,撒下一片薄如蟬翼的輕紗。網住了三圖河淙淙的流水,網住了對岸一行濃似潑墨的老樟樹,朦胧使南塘橋變美了。而橋北如畫的南塘街瀕水倒映,也在這皎潔的月光中顯現出來,極富水鄉特色的吊腳閣樓,臨水廊棚,銜著布滿青苔的石階,浮出水面,把那參差錯落的倒影搖曳在波光中,一幌一幌之間,南塘橋高大的石拱,在這清波的映襯下,猶如一輪巨大的滿月。此刻,我走上橋頭,似有一種虛無缥渺之感,似乎真不知月上,橋上。也不知今夕,何夕了。

  漫步不覺中,前面便出現菱塘灣波光粼粼的塘水了。

  孩提時,菱塘灣一側布滿了菱角和雞頭米,北面則是一處漁人碼頭。每當夕陽西下,這裡便樯帆如林,早出晚歸的老父親曾教我念過一首明人文征明的詩,就是寫這《錦溪漁唱》的

  斜陽時思繞寒汀,何處秋風欸乃聲。

  水漫蒹葭情不極,錦溪橋下白煙生。

  如今,雖人事倥偬,世事變化,然菱塘灣四周秀麗依舊,似詩如畫。

  菱塘灣畔靜極了,錦溪的靜夜靜極了,靜得有點讓人心頭發怵。我在塘邊站立了許久。突然從極遠處的外湖裡隱約傳來一陣緊似一陣的湖水撥動的聲音。我的心一陣振顫,有船過來了。是起早趕集的老伯?是和我一樣忘歸的游子?抑或是挑燈捕蟹的漁人?船的欸乃和著水的絮語,一葉小舟已經淌到了我的身邊。借著銀白的皓月,我看清楚了小船的艙中還亮著一盞漁火,兩只碩大的漁簍中,滿滿地裝著剛從外湖裡捕捉到的螃蟹,一個身影矯健而有滿頭銀發老伯的身軀,疊印在船梢……

  哦,錦溪的月夜好清靜,真的是清靜極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