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13國留學生武義采風品味古村落韻味

13國留學生武義采風品味古村落韻味

日期:2016/12/14 11:04:2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距離第三季“海外名校學子走進金華古村落”活動已經過去四個多月,中心營地武義俞源依舊熱度不減、活動不斷。上周,來自13個國家的20名留學生走進這座美麗的金華古村落,體驗“金華故事”魅力。而來自我省16個縣市的文保工作人員也將在俞源實訓40余天,在感受“家+”溫情的同時,為金華古村落的保護、開發與利用提出參考建議。     留學生品味五種武義旅行味道     10月28日,由武義縣人民政府主辦的“五洲同樂·武味俱全”2016留學生玩轉武義采風活動,在俞源啟幕。兩天時間裡,法國、德國、俄羅斯、巴西、韓國、津巴布韋等13個國家,來自浙江工商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高校的20名留學生用“旅行+直播”的形式,品味溫泉“滋”味、畲鄉“風”味、古村落“韻”味、綠水青山“原”味、傳統文化“醇”味這五種武義旅行味道。     對於俞源村民,尤其是“家+”住家來說,“海外名校”活動帶給他們的,是一輩子與海外學子間難以割捨的情感,他們如今仍與外國的兒女們保持密切聯系。如今看到又一批外國孩子,就如同兒女回家一樣,用熱熱鬧鬧的花轎非遺表演喜迎他們的到來。     武義縣副縣長李楊勇出席開幕式,向留學生們介紹了武義的特色旅游資源,並希望學子們通過此次采風活動,深入體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將武義介紹給更多人認識。現場還設置了一個特別環節,由留學生代表灌注溫泉水到“溫泉武義”字體模型中,代表活動啟動。對於武義的溫泉特色,學子們早有耳聞,這回親身體驗當中的神奇,興奮不已。     讓他們興趣濃厚的,還有在俞源的古村落體驗。在第三季“海外名校”活動期間,這裡留下了來自19個國家的39名海外參與者的足跡,他們回國後把“金華故事”講到全世界,也令不少外國優秀青年怦然心動。20名留學生中,不少便想參與其中。在俞源,他們體驗了第三季學子曾體驗過的草編、剪紙等傳統手藝,愈發期待下一季的活動。     將這段美妙經歷分享給更多人聽     來自津巴布韋的Natasha曾獨自去過上海、南京、蘇州等地旅游,走進金華古村落給了她完全不同的體驗,新鮮、有趣又充滿魅力,她希望將這段美妙的經歷分享給更多人聽。     兩天的行程裡,留學生們還走進璟園,體會古民居精華;來到大紅巖景區,欣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進入畲族村,體驗獨特的民俗風情;並在溫泉中感受休閒放松的安逸。     來自巴西的Henry目前在浙江工商大學攻讀碩士。他從助教那聽到這個活動,覺得非常有意思,當即報名參加。活動中,他一直用手機記錄所到的每一處,拍了很多照片並分享給朋友們。在他看來,這是他非常值得紀念的一次經歷,不僅看到了古老的建築,還有武義縣城的新風貌。回到杭州後,他會將武義推介給所有的留學生朋友們,下次有機會還要帶他們一同來泡溫泉。     盧奕傑是印度尼西亞人,雖然到中國才一個月,中文已經說得非常流利。活動中最令他印象深刻的,就是在柳城畲族鎮江下村體驗的竹竿舞,“一開始覺得特別難,跳了幾次後,感覺就好多了。這裡的人特別熱情,我也玩得很開心”。他說,現在他對武義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學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東西。這次活動令他收獲滿滿。     記者了解到,“海外學子”帶動了俞源的發展。截至目前,俞源旅游人次達到30.38萬人次,經營收入1993.2萬余元。“家+”民宿共接待游客5000余人次,營業收入52萬余元。     省文保工作人員體驗“家+”模式     上周,2016年浙江省文物保護實訓班在俞源開班。來自省內16個縣市的文保工作人員,將在這裡開展為期40多天的測繪、作圖、編寫立項報告等現場實踐,並全程入住“家+”。這也是近年來我省文物系統中規模最大、時間跨度最長的文物保護相關培訓活動。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專家陳慧珉曾在10多前來過俞源。在她看來,俞源是比較早的“國寶”,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建築類型多,可看性和可學習性都很強。且從現狀來看,這裡的古建築大多仍保存得比較好,對文保工作人員來說非常適合開展實訓。     陳慧珉入住的,是15號“家+”。“住家很熱情,食宿環境也很好,就像回家一樣。”她告訴記者,現在的一些古村落,村中一片蕭條,正是缺乏人氣的表現。老房子中的人氣不足,對於古建築的保護和延續性都會帶來不利。而“家+”模式,正是保護與利用古村落的一種有效做法,留住村民,引來游客,讓古村人氣十足。“我們讓所有學員入住‘家+’,就是希望通過他們的親身體驗,對這一做法有更深入了解。在培訓過程中,我們會就這一做法進行討論,看看哪些地方可以完善,哪些地方值得學習,今後可以作為典型供各縣市借鑒。”     對於“海外名校”這個項目,她同樣持肯定意見。“我們需要將古村落宣傳出去,且可以有多種形式。尤其對於外國人來說,他們對於中國的古村落普遍感覺很新鮮,很有興趣,通過他們的親身體驗來宣傳金華古村落,可以很好地擴大影響力。”     對於這些文保工作人員的入住,“家+”住家同樣給予最熱情的招待。2號住家俞松女告訴記者,不久前,她還接待了兩個來自福建的攝影師。“原本他們打算住一天就走,一晚上感受下來後,一直說太舒服了,連著住了三天,還說下回要帶著攝影師朋友一同過來。”俞松女說,她很感謝“海外名校”項目和“家+”模式,不僅讓普通老百姓感受到“民間外交”的魅力,也帶來了收入。希望更多海內外游客走進金華,走進武義,走進俞源,給老百姓帶來更多收獲。來源:金華日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