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南京被污損的兩處南朝石刻已基本復原

南京被污損的兩處南朝石刻已基本復原

日期:2016/12/15 1:19:2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經過半個月緊張的清洗工作,今年9月底被非法拓片導致污損的兩處南朝石刻,已經基本恢復原狀。此次清洗采用物理方法,將附著在石刻表面的墨汁“吸”干淨,對文物本體確保不會產生“二次損傷”。

    特殊清洗:噴水溶解墨漬,再用特制的紙吸 

    兩處被污染的南朝石刻均位於棲霞區境內,分別為南朝梁代蕭景墓神道石刻的望柱(即華表),柱額門上陰刻的倒讀反書“梁故侍中中撫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吳平忠侯蕭公之神道”,以及南朝梁代蕭憺墓神道石刻的龜趺碑上近3000字的碑文。兩處都被人染上墨水,進行非法拓片。

    此次清洗,棲霞區文化旅游局組織專業公司,對被污損的石刻采用物理方式處理。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工作人員使用的是一種特制的“無酸紙”。清洗時,先將無酸紙貼在被污染的石刻表面,再噴上水,把紙與石刻打濕,讓無酸紙附著在石刻表面。此時,染上沒多久的墨水,就開始在水中溶解,同時有很強吸附能力的無酸紙開始吸收周圍的液體。在清洗過程中,這個程序每天將進行兩到三遍:也就是晚上把紙貼上,第二天中午揭開,再重新換上一張紙,繼續吸附……以蕭景墓神道石刻的望柱為例,工作人員使用無酸紙持續吸附了7天,才將墨跡清除。

    石刻現狀:望柱已恢復潔淨,龜趺碑文還有墨漬 

    昨天在棲霞大道邊十月村的蘆葦叢中,揚子晚報記者找到這座已經屹立了1500多年的望柱。經過清洗的陰刻倒讀反書,重新變得清晰。這座金石界評價極高,甚至高於天安門前那對華表的古代石刻,也恢復了往日的神采。而在望柱的不遠處,屹立的是蕭景墓神道石刻中的一只石辟邪,南京市市徽上的辟邪圖案就是它。蕭景墓神道石刻,也堪稱南京現存南朝石刻中最具有歷史與藝術價值的石刻之一。

    另一處被污損的是新合村蕭憺墓神道石刻中的龜趺石碑,工作人員也采用了同一種方法進行清洗。記者發現,整個石碑的主體已經清除了墨跡,但近3000字的陰刻楷書碑文中,還有留有漆黑墨跡。區文旅局人士告訴記者,這些陷入碑文的墨跡是歷史上多次拓片留下的。“9月非法拓片的新鮮墨水已經被吸干淨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