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平遙古城“文物密度”罕見 穿越中國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多個歷史時期

平遙古城“文物密度”罕見 穿越中國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多個歷史時期

日期:2016/12/15 1:18:1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記者從世界文化遺產平遙古城管委會了解到,平遙古城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處,省級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01處,經普查具有一定文物價值但尚未公布保護單位者為數更多。它們穿越中國五代、宋、金、元、明、清等多個歷史時期,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如此眾多的文物分布在一個縣域之內,這在中國也是不多見的。”古建文物專家柴澤俊說。

  據介紹,平遙鎮國寺萬佛殿建於五代北漢天會七年(公元963年),是中國唐至五代僅存的幾座珍貴木構建築之一。平遙文廟大成殿建於金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與河北正定文廟大成殿一起,並稱“中國最古老的文廟大成殿”。

  平遙還是一座“彩塑之城”。鎮國寺五代彩塑是中國除敦煌外僅存的彩塑佳品。慈相寺三佛殿內金代彩塑、清虛觀元代彩塑青龍白虎像等,堪稱中國現存彩塑中的精品。雙林寺現存1650余尊彩塑,大者丈許,小者尺余,數量之多中國罕見,有“明代彩塑博物館”之稱。

  平遙古城發現的元代木構建築已超過10處,包括清虛觀龍虎殿、三清殿等。明清建築更有數百處之多,以寺觀、廟堂、祠宇、樓閣、橋梁、古塔、民宅、商店等形式散布於古城。這裡還有3797處具有保護價值的古民居,其中保存完整的有448處,少量為明代民居,多為清代民宅和商號鋪面。平遙古城牆建於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城內明清街道、票號、鋪面、商店、當鋪等保存基本完好。

  平遙古城始建於西周宣王時期,具有2700多年歷史,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