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河南省魯山縣城規劃

河南省魯山縣城規劃

日期:2016/12/15 1:01:0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魯山縣城位於汝州正南100多公裡。城東有白龜山水池,西有召平台水池,地勢略平坦,向南支流縱橫,土地十分肥沃。

  全城呈矩形,四面城牆,非常整齊,沒有一點點彎曲狀態。魯山縣城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城樓都不相對,各城門洞都開券門。南城門在城南牆的中心,北城門偏向東端,東城門在東城牆的中心,而西城門向北偏,因此東、西城門也不相對。在城牆之頂端,城的四角建四座角樓,另在南城門之東牆的頂端建設聚奎樓,並在聚奎樓之東側城牆上又建設一座小型喇嘛塔。在此城門之西城牆頂端建有玄帝廟,居高臨下,別有風味。

  城外的護城河從縣城規劃圖上看不到,可能是在繪圖時遺漏了,按具體情況看,一個縣城那樣完整是不會不建設護城河的。

  魯山縣城內都是筆直的街,沒有彎曲路。從圖中顯示出的街坊,面積大小不等,但是街外圍的道路都是筆直的,全城大小街坊有數十個。北門裡大街向城中直達儒林坊,儒林坊建在東大街與北大街交叉的路口處,形成大街上主要的景觀。從北門裡大街向西緊貼北城牆之位置建有觀音寺、關王廟各一座。北城往西建有布政司、察院和縣衙,它們都是大四合院。東門內大街一直向西,大街南側的儒學也為一大四合院,它的正門前建有東、西兩大牌坊,東為起凰坊,西為騰蛇坊,再西為南華觀、養濟院、預備倉、按察司。東邊有射圃亭、鐘樓。在城的東門裡大街北側建有火星廟、城隍廟等。全城的公共建築比較少見,主要有聚奎樓、喇嘛塔、玄帝廟等。

  魯山縣城內的鐘樓建於南城門內偏頂側,這很可能是儒學的鐘樓,不過若是儒學的鐘樓,應當把鐘樓包括到院中,如果它是城池裡的城樓,則應當把它建在十字大街的中心,也不能建在南門內城牆之側,這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①喇嘛塔是西藏地區的一類供養塔,也可以說它是藏傳佛塔。在元代以前就有這樣的塔,名曰塔婆式塔。自從元世祖崇奉喇嘛教,元代就開始大建喇嘛塔,即將塔婆式塔改為喇嘛塔。到明清時代,喇嘛塔又有了一個大發展。

  來源:張馭寰 著《中國古代縣城規劃圖詳解》

魯山縣城規劃圖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