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代建築 >> 明朝皇家“屯堡大軍指揮部”被發現 營房158間(圖)

明朝皇家“屯堡大軍指揮部”被發現 營房158間(圖)

日期:2016/12/15 15:06:30      編輯:古代建築

    由三道圍牆圍住,有營房158間,填補了安順屯堡文化的一個空白

    近日,安順市西秀區大西橋鎮吉昌村發現了一個大規模的明朝皇家軍隊的屯軍遺址。專家稱,如此規模的屯軍遺址在安順屯堡文化區是首次發現,該遺址就是當年屯集在安順一帶數十萬大軍的中心指揮部。

    村民發現屯軍古遺址

    據了解,大西橋鎮吉昌村距離安順市區有25公裡。村裡人都知道,在村旁的一座高山上,600多年前是屯軍的地方,不過由於山高林密,荊棘叢生,從來沒有人上去看過。

    今年1月份,幾個村民一時興起,相邀爬上了山頂,結果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古建築群遺址。得知這一消息後,村裡便組織村民們前去對遺址進行清理。遺址得以重見天日,很快引起各方的廣泛關注。

    日前,記者來到大西橋鎮吉昌村,與該村支書、屯堡協會的胡會長一行人一起,徒步一個小時登上了這座海拔1460米的屯軍山,對這個神秘的遺址進行了實地探訪。

    屯軍山有營房158間

    屯軍山有三道圍牆圍住,第一道圍牆下有一口長4米、寬2米、深1.5米的大水井。圍牆內的建築均依山而建,要進入中心區域,就必須經過這三道圍牆。

    踏著殘石瓦礫,沿著長滿青苔雜草的通道,踏進屯軍遺址大門,一個100多個平方米的建築遺址出現在眼前。同行的胡會長等人說,這裡是整個屯軍遺址中面積最大、結構最規范的地方,估計是當年的屯軍機構的“會議大廳”。“會議大廳”下面是主道,旁邊是城牆,城牆上有巡邏的通道,後面的山上都是房子。雖然很多地方經過時間的洗刷,已經傾斜倒塌,到處亂石交錯,但城牆內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當年屯軍建築的面貌。不少城牆段保存完整,牆上的瞭望口和槍眼清晰可見。

    在通往山頂的石梯兩旁,一間間石屋殘跡分布在主通道兩邊,石屋依山而建。胡會長說,經他們清點,共有158間石屋,他說,按照明代的軍隊編制計算,一間石屋住10人的話,屯軍山上可以屯兵上千人,規模是很大的。在屯軍山的制高點,一塊飽經風霜的石塊安靜地躺在那裡,胡會長介紹說:“這裡就是烽火台,點狼煙傳遞戰爭信息的地方。”

    數十萬屯堡大軍的指揮部

    站在屯軍山制高點,環顧四周,方圓幾十裡范圍都盡收眼底,一條條小道,一間間房屋都清晰可見,最遠還可以看到安順市區一角。可以想見,當初軍隊為何要選擇這裡屯軍了。

    據了解,吉昌村村民在清理遺址時,還發現了上百件文物,如硯台、酒杯、盔甲片等等,其中一件硯台上面還有“成化年制”的字樣。

    自這個遺址被發現後,安順及國內的一些研究屯堡文化的專家紛紛前往吉昌。專家們經過實地探訪後分析認為,朱元璋當年的“調北征南”戰爭平亂結束後,為防止被征服的異族再次叛亂,便將數十萬大軍駐扎在安順一帶,同時選擇了地理位置頗佳的吉昌村的屯軍山作為這些大軍的中心指揮部。由此可推斷,在這裡住下的都是屯堡大軍的高級將領。

    專家稱,屯軍山的發現,終於找到了他們一直想找到的600多年前屯堡大軍的指揮部,這也印證了當年那段金戈鐵馬的歲月,也填補了安順屯堡文化的一個空白。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