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陵川縣龍巖寺與長治沁縣普照寺

陵川縣龍巖寺與長治沁縣普照寺

日期:2016/12/15 1:19:1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龍巖寺
  
  龍巖寺位於山西省陵川縣梁泉村,原名龍泉寺,創建於唐總章二年(669年)。金天會七年(1129年)重修過殿,並奉敕將原寺名改為龍巖寺。為金、明時期建築。
  寺有前後兩院,主要建築有過殿、正殿、配殿、廊庑等30余間。過殿位於前院中軸線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灰布瓦。兩山牆內壁有壁畫,外鑲有金大定三年《龍巖寺記》石碑一通。正殿在後院,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平面長方形,單檐懸山頂。正殿和寺內其他建築為明代建築。
  下院的過殿建在五層砌築的青石台基上,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式屋頂,鋪以灰色筒板瓦,屋脊為陶灰色飛龍裝飾,兩邊龍吻對峙。過殿前檐用四柱頂撐,柱頭有卷剎,施補間斗拱,昂為琴面式,斗拱用材碩大,是典型的金代建築手法。
  上院建於七層高的青石台基上,拾級而上,其正北為後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殿檐由四石柱支撐,檐下設殿廊。屋頂為單檐懸山式,斗拱為五鋪作。大殿兩側各有配殿三間,為元、明時期的建築風格。後殿兩側存有二通完好的碑碣,一是金大定三年(1163年),由本縣平城人貞元年間進士趙安時撰寫的《龍巖寺記》;一是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由當地鄉貢常謙撰寫的《新建龍巖寺法堂記》。這兩通碑上面真實地記錄了該寺的創建過程和歷史。


  長治沁縣 普照寺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沁縣城西8公裡外開村小學校園內;寺創於北魏太和年間,屢興屢廢,歷代都有修葺。現僅存大雄寶殿,為金代遺構,普照寺其余建築均蕩然無存。大殿建在底平的階基之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歇山頂;斗拱心間出45度斜拱,用大板門,兩側開直棂窗;內部梁架為四椽栿對前乳栿用三柱,為晉東南地區金代建築的通行做法。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