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第二屆(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終評揭曉_中國文物網-文

第二屆(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終評揭曉_中國文物網-文

日期:2016/12/14 21:32:0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2015年11月5日至6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中國文物報社共同主辦的第二屆(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推介終評會在北京召開。
  第二屆(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推介活動自2015年3月啟動,經工程業主單位申報、各地文物行政部門推薦和初審等環節,20個項目入圍終評。經過入圍項目現場匯報、答疑,專家評審、實名投票等環節,評出了河北承德普樂寺保護修繕工程,山西省太原市窦大夫祠保護工程,遼寧錦州廣濟寺古建築群維修工程,黑龍江中東鐵路建築群橫道河子機車庫及東正教聖母進堂教堂搶救保護工程,江蘇南京國民政府主席官邸舊址修繕工程,湖南永順縣老司城遺址文物本體保護工程,四川茶馬古道—觀音閣災後搶險維修工程,雲南曹溪寺寶華閣修繕工程,甘肅武山水簾洞石窟群壁畫、彩塑及浮雕保護修復工程,青海玉樹達那寺建築搶險修繕工程等為“第二屆(2014年度)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按行政區劃排列)。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國古跡遺址保護協會理事長童明康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他指出,“十二五”以來,我國文物保護工程取得了長足發展,一大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工程陸續竣工,並在制度建設、技術研發、人才培養、展示利用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讓文物保護工程成為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最具有創新性和前沿性的領域,也成為人民群眾理解和支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同時,文物保護工程的社會關注度和影響力持續增強。長城、千手觀音等一些重點文物保護工程成為媒體競相報道、公眾高度關注的熱點。
  童明康強調,全國十佳文物保護工程推介是國家文物局指導開展的一項重點工作,有利於加強文物保護工作導向,全面促進和提升文物保護工程水平,並向社會各界匯報文物保護工程的最新成果。文物保護工程是科學、嚴謹、專業的保護工作,首先必須加強理論研討,秉持正確的文物保護理念,指導文物保護工程實施。現在文物保護存在的突出問題是保什麼、怎麼保的問題,是理念和技術層面的問題。要最大限度地保留文物承載的歷史信息,讓文物益壽延年。其次,要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文物保護工程管理的科學化、精細化。繼續做好簡政放權,規范審批程序,切實把好工程立項和方案審批關;繼續完善事中事後監管,進一步推動檢查驗收工作的制度化;積極培育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等第三方專業力量,為行政決策提供智力支持,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第三,強化質量意識,打造文物保護精品工程。要牢固樹立“質量就是生命”、“質量高於一切”的質量意識,要切實提高保護工程的科學性和研究水平,積極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第四,鼓勵合理利用,真正讓文物“活”起來。文物保護工程要與城鄉建設、改善民生相結合,與安消防、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其他各類工程相結合,與文物合理利用相結合。要以合理利用為導向,使文物修繕一步到位。使文物活出當代的精彩,走進百姓生活,融入社會大眾。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司長關強,中國文物報社社長李耀申,以及由專家庫抽選專家組成的評委會委員參加了此次終評會。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