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海昏侯國遺址考古勘探及文物清理保護等工作仍在進行

海昏侯國遺址考古勘探及文物清理保護等工作仍在進行

日期:2016/12/15 1:17:5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10月11日,“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開幕式在江西省博物館舉行。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朱虹,省委常委、南昌市委書記龔建華,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陳俊卿,省政府副省長殷美根以及江西省委省政府、南昌市委市政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管理局等部門、單位領導出席開幕式。

  歷經五年多時間,對集帝、王、侯於一身的南昌西漢海昏侯劉賀墓的考古發掘工作圓滿結束。目前,對海昏侯國遺址考古勘探及文物清理保護等工作仍在進行。

劉賀墓考古發掘收官

  今年4月,海昏侯劉賀內棺的實驗室考古發掘清理程序啟動。據悉,經過5個月的清理處置、樣品分析、標本檢測、處理保護、影像記錄、展示效果等系列操作,劉賀內棺發現墓主人遺骸痕跡,遺骸頭部至腹部依次可見覆面、玉枕和數塊大小不等的玉璧,以及玉具劍、書刀和帶鉤、佩玉等;刻有“劉賀”名字的玉印別在腰間。劉賀遺骸躺在包金的絲縷琉璃席上,牙齒尚存。琉璃席下等距放置排放著100枚金光燦燦的金餅。 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說,目前牙齒已送復旦大學進行DNA檢測。

  劉賀墓中出土了眾多簡牍,經過處理和剝離工作,目前已經成功剝離出5000余枚竹簡。通過對剝離出的竹簡進行紅外掃描,原本淡化的字跡逐漸清晰地顯現出來。通過初步的文字釋讀,目前已釋讀出《論語》《易經》《禮記》《醫書》《五色食勝》《悼亡賦》等多部典籍的內容。據徐長青介紹,目前對簡牍的進一步固化、清理和掃描即將進行,預計在今年底可完成前期保護和資料提取工作,2017年有望進入文字釋讀和研究階段。

  經統計,劉賀墓迄今出土各類珍貴文物1萬余件(套),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均創我國漢墓考古之最,其中發掘出土的金器多達478件,是中國考古史上最多的一次,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研究價值。

海昏侯國都城勘探取得重大進展

  考古專家對紫金城進行了大范圍鑽探。

  紫金城四周的城牆均為人工築造的城垣,為雙重城垣。城垣普遍保存完整,基寬約20米,局部高達20米。雙重城牆間距達15米左右。內城由東西兩座小城組成。內城西北角靠近城垣處,有一處面積達1000平方米的大型建築基址,基址挖有寬大的基槽,深約1米;基槽內夯土,夯土之上,等距離排列圓形石質柱礎,極有可能是內城的宮殿基址。在外城,四面城牆設置有5處城門(含水門)。城門有城門墩,一條200米長的雙向車道通過城門內道路與城內的水網相連,在水路與陸路相接處,發現大面積的夯土基址,可能是碼頭遺跡。城內水路與陸路並存,是紫金城城區交通網絡的最大特點。在城區目前已經發現道路4條、房屋建築15處、夯土基址8處、水井51口、墓葬165座、灰坑等文化遺跡等200多處。

  據悉,江西將建設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和遺址博物館,目前,該項目還處在規劃編制階段。同時,為加強對海昏侯文化知識產權的保護,南昌市博物館已被授權申請對23類“海昏侯”商標申報注冊。

“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長期展出

  “驚世大發現——南昌漢代海昏侯國出土成果展”將作為常設展在江西省博物館展出。

  據江西省博物館副館長李榮華介紹,這是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第三次面向社會公眾展出,較之前兩次臨展,本次展覽具有展覽規模大、展示內容全、展品數量多、形式設計新、服務意識強、服務品質高的特點,力求滿足各界的參觀需求。此次展覽總面積2300平方米,展線350米,在首博展覽的基礎上,既增加了最新考古成果,又增加了最新研究成果。此次展覽入選文物922件,主要增加了包括劉賀玉印在內的主棺最新清理出土的金器、玉器等海昏侯劉賀貼身精品物件。

  為使觀眾能舒適觀展,江西省博物館采取預約制,每日觀展人數限額為4000人。在去參觀的同時,觀眾也可以把海昏侯文創產品帶回家,同時江西省博物館將定期舉辦漢文化的知識講座。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