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寺周邊重現清末民初風貌
日期:2016/12/14 21:44:2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青磚灰瓦,朱門綠窗,清末民初時期的老北京風貌如今整體重現在白塔寺周邊。西城區歷時六年完成白塔寺周邊14條街巷的風貌保護與環境整治工程,9.1萬平方米范圍內拆除違建、翻建危舊房、重飾外立面、整修門樓……修舊如舊的街貌,與歷經700年滄桑的白塔相映,讓置身其中的現代人忘卻了時空。
y dyT,fv/H0 99古建網/NqDI;_@5E:`~mU7l3g由忽必烈親自勘察選址、尼泊爾工藝家阿尼哥設計建造的白塔寺,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大的藏式佛塔,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9月底,白塔寺經大規模復建、修繕後重新開放。但其周邊,有著百年以上歷史的街巷依然是面貌雜亂,道路坑窪、牆面破損、色彩斑駁,一些地段甚至還靠清代方溝排水。
v l'|y+~KR0 99古建網x#lBN s整體恢復保護區風貌,西城區從2003年底開始了白塔寺周邊風貌保護與環境整治工程。這一范圍北起安平巷,東至趙登禹路,南到阜內大街,西抵宮門口西岔胡同,涉及蘇蘿卜胡同、白塔巷、白塔寺東夾道、宮門口頭條至五條等。區市政管委介紹,整體工程分三期進行,拆除沿街私搭亂建的小煤棚、儲物間,修復破敗的屋頂、門窗,按舊貌翻建四五類危舊房,統一粉飾街面,規范廣告牌匾,鋪設雨污管線,大修路面。
QqM Z~A0s5E1L@6SAGJ0 今年,白塔寺周邊最後兩條胡同的整治也列為了區重點工程,投入一千多萬元。這兩條胡同是宮門口東岔和西岔,都在寺廟的西側,與白塔一牆之隔。胡同中的宮門口菜市場和沿街店鋪,都建成了仿古門臉。
g0d-T9BJ#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