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資料 >> 古建築保護 >> 西漢高郭侯國遺址出土蒸鍋

西漢高郭侯國遺址出土蒸鍋

日期:2016/12/14 12:23:50      編輯:古建築保護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研究員、考古隊隊長陳偉和考古隊員開始對高郭侯國國都遺址進行第二次搶救性考古發掘。這次考古發掘面積為2000多平方米,對城址的北城牆進行了解剖,“在城址北牆中部發現一條南北向古道路,古道路的年代及與城址的關系正在進一步發掘確認。”陳偉說,雖然這次發掘的面積不大,但出土的文物很有考古價值。

    “此次發掘中,在城牆邊發現戰國甕棺葬說明這塊地方有可能是高郭侯國一處墓葬區。”陳偉說,要想證明這種說法,還需要繼續發掘,如果能發現較大規格的墓葬才能證明這種說法。

    甕棺葬是指用陶容器作為葬具、埋葬在地下的一種埋葬形式。在我國,甕棺葬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前期就已出現,廣泛發現於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戰國秦漢時期,甕棺葬作為埋葬未成年兒童的方式仍在一些地區流行,成為當時頗具特色的一種埋葬形式。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白雲翔對戰國時期的甕棺葬有較為深入的研究。在他看來,甕棺葬葬地的不同,反映出甕棺葬在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義。“有的甕棺葬是埋葬在居住地附近或城牆內外;也有的是甕棺葬同其他類型的墓葬混雜在一起;另一種是以甕棺葬為主的叢葬墓地。”

    居住地附近的甕棺葬,可以看作是當地居民對死亡兒童的一種“棄埋”,因而墓一般不規整。甕棺葬與其他類型的墓葬同葬於一個墓地的情形,說明甕棺葬被當地居民作為埋葬兒童的一種正常葬制所采用,將死亡兒童同成人一樣葬在家族墓地中,因而墓一般較規整,甚至同其他成人墓一樣有類似的隨葬品。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