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視文化遺產 堪輿學發展研究
日期:2016/12/15 1:06:49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一、堪輿學的發展文脈沿革
堪輿學,歷來有多種稱謂:青鳥術,青烏術,風水術,地理,相宅術、相冢術,青囊術,形法,卜宅術,圖宅術,陰陽學等等,歷代和各地區稱謂不一,側重的方面也有所不同。堪輿概指天地,堪天道,與地道,因此,可以堪輿學涵蓋之,暫作統一稱謂。 堪輿學最早可考的,是以卜宅為主,繼之建城池都邑。
《易經》上說,上古穴居而野處,後易之以宮室。殷周之際出現卜宅。殷墟甲骨文上就有卜宅之文。因此《詩經》上說相其陰陽,《書經》上說卜惟洛食。商代史籍載商王盤庚遷都於殷的訓辭就有“天其永我命於茲新邑”。周代卜宅開始大面積應用。如古公遷岐時“愛契我龜,曰止、曰時、築室於茲。”成王營建洛邑時“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澗水東,涯水西,惟洛食”。至於《周易》中關於居處及家庭的占卜竟達二十多條款。廣布於民間聚落選址,營建,更是如此。續之發展出現相宅.相宅術是上觀天文,下察地理,以土地相宅,以天星相宅。春秋時代伍子胥為吳王阖闾營建國都,先“相土嘗水”,後“象法天地”而築大城阖闾城(今蘇州)。《詩經》載:“既溥既長,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度其隰原,度其夕陽,幽居允荒”。對自然的考察很重視。其中,隨著指南針的發明與辨正方位的應用,又在相宅術中發明了“土圭法”、“土會法”、“土宜法”。“土圭法”專用於辨正方位,晝參日景(日出,日入,日中),夜考極星,以正朝夕和子午線方位。而“土會法”、“土宜法”則用於考察山川地勢和上地性質。土會法辨別五地之物生;山林、川澤……。土宜法以十二名物來相民宅察利害。以天星十二次周轉劃地域十二土。天地對應,加上山川類別,以時間上,空間上的雙重選擇進行相宅,更趨於全面。時至漢代,堪輿理論即已成型。漢代已將陰陽、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月律、五音等逐漸總配在一起,形成復雜的理論體系。由於組合側重點的差異而形成分枝流派。大派別:形法(形勢宗)、理法(理氣宗)。此時的堪輿專指理法的派別。
時至晉代,堪輿理論可稱為成熟。托名郭璞的人所著《葬書》為後代風水術的經典楷模。後來又有青鳥先生著的《葬經》,企望更具經典性。可惜清代紀昀在《四庫全書》中認定為偽書。而莫衷一是。但郭璞的《葬書》為公認。其主要內容是提出形勢論,認為百尺為形,千尺為勢,“勢來行止是為全氣”。此百尺約合30米左右,千尺約合300米左右,正是現代建築外部空間設計的近景、遠景的最佳視距范圍。同時提出生氣論,認為“葬者,乘生氣也”。生元吉氣對陰陽宅選址都很重要。藏風聚氣,得水為上……故謂之風水。從而提出龍脈之說,並補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方位四靈,明確提出了典型風水環境。《四庫全書》考璞本傳認為“璞從河東郭公受青囊中書九卷,逐洞天文五行卜筮之術”。因此,後來又稱風水術為青囊術。但在清代的《風水祛惑》中又考證認為《葬書》仍非郭璞所著。無論是與非,《葬書》全面地系統地歸納了風水理論並對後世產生強大影響,郭璞也被歷代認為是風水術的鼻祖,也是可以承認其學術價值的。
堪輿學至唐宋時代,已發展成一定的體系和流派。許多名師輩出,李淳風、僧一行都有影響較大的著述。釋、道兩教並盛,一些道士、法師和學者本身即是風水大師。周敦頤的太極圖說,張載的氣說,朱熹的理說,二程的葬說等都更加充填了風水理論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各派理論紛呈。宋明理學,強調格物致知,推尊孔孟之道,儒教的禮制更加充實了風水理論。
時至明清時代,堪輿學理論算是登峰造極,其活動遍及民間。官方組織編修的大型叢書如《永樂大典》、《四庫全書》等,都輯錄了堪輿學理論。各種觀點書目龐雜。如《天機素書》、《內傳天皇鳌極鎮世神書》、《地理五函篡要》、《天玉經外傳》、《九星穴法》、《玉尺經》、《披肝露膽經》、《地理大全》、《地理總括》、《堪輿類篡人天共寶》、《山法全書》、《地理五訣》、《仙婆集》、《人子需知》、《地理統宗》等等。有高雅力作,也有粗俗庸撰;有托古署賢,也有標榜仙師秘傳,不一而足。無怪乎清代吳元音在《葬經箋注》中所雲:“地理之說以偽亂真,甚於他書十倍!”在眾說中,概括風水理論為:龍、穴、砂、水、向五大要素。首要是尋龍點穴,必須做到所尋的龍要真,穴要的。同時配合周邊地形砂山狀況,水流條件。在理氣派認為首重的是向,即穴位方向。提出:“千裡江山一向間”,方向定成敗。在時間上也提出優選條件。這些時間、空間因素系統取得理想結合的主要儀器已經發展到比漢代的六壬盤復雜而精確得多的羅盤,又稱羅經。自明代永樂年代以來,有專書揭示論述羅經用法。在清代《羅經解》中指出既可“乘氣,立向,消砂,納水”,又可“測山川生成之純爻,以辨其地之貴賤大小”。能堪天,能輿地,能測時。集陰陽、五行、八卦、天干、地支於一個圓盤上,內外圈數,繁則幾十圈,簡則二三圈。是風水師必備的儀器。堪輿學理論及其實踐工具,至此已經與當時科學技術和認識水平相一致。
近代由於西方經濟技術的迅速發展,中國飽經戰火和侵略的風霜,華夏固有文化受到強烈沖擊,民族傳統文化上的虛無主義浪潮時時迭起。京戲、國畫、中醫等東方文化技術在這種歷史浪潮中很快獲得新生,但易經、堪輿等運途仍然坎坷。由於文化誤解和某種無知,堪輿學研究和應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術士老人的謝世,書藉的焚毀,給研究工作帶來艱巨困難。時至今日,風水書目仍被定為禁止進口的書刊。個別情況下,才可以“內部讀物”條件在書店內後屋展銷。出版編輯對此類文章心有余悸。但由於民間仍然存在廣泛的文化認可,海外也有一定的影響回流,而致尚未湮滅。
目前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土地上的七十多萬個城鄉居民聚落點中,正在進行史無前例的土木建設,除有一定的現代技術力量的一些城鎮外,廣大地區仍然用傳統知識和技術。一些風水師也在新一代中產生。其中基本上都是自發、自學的,缺少交流、培訓。堪輿學缺乏研究隊伍和學會組織。堪輿類書刊多屬非正常出版物,不免托古偽作,以賺錢營利為目的。由於心有余悸,一些研究者也出現為向唯物主義靠近而肆意篡改本義,拋掉一部分精華,有的只錄取形勢部分,揚棄理氣部分。使堪輿學理論肢離破碎,不得全豹。堪輿學理論處於一個歷史困難時期。
二、珍視文化遺產,認真研究正確發展
堪輿學是我國諸多文化珍寶的一部分,經過歷代研究,增刪沿革,流傳至今,是祖國的文化遺產。我們既不能盲目濫用,迷茫宣傳,也不能隨意揚棄搞文化虛無主義。應加速研究,整理這一學科,使之與現代科學同步,應用於現代建設。
1、成立堪輿學研究組織,搜集,整理各種流派的堪輿著述和觀點,統一學術稱謂(堪輿、風水、地理、青鳥等)逐步形成專業學科,培養專業人才,建立專業職稱和級稱。
當前,精於此道的高層次人員稀少,原來廣泛分布於民間的專業老人也都謝世,實踐的資料也多佚失。民間殘存的格語,俚語和約定俗成的風水規矩散落四方。各地習俗又多異,又加某些無知的誤解,半知的肢解,使堪輿學千瘡百孔,面目皆非。堪輿學在我國處於空前的歷史性的危機。我們應當盡快搶救祖國的這一部分文化遺產,廣泛搜集有關資料、著述。組織尚分散於各地的風水研究人才,形成專業學術組織,辦班培訓專業人才。與此同時,應與相交學科的學術組織建立廣泛的橫向聯系,增進學術交流。例如,建築學會、園林學會、城鄉規劃學術組織、天文學術組織、地理學術組織、水利學術組織、易經學術組織、人體科學學術組織等,這些專業學術組織已經與現代生活聯系緊密,對建設實踐起著良好作用,成為第一生產力。這些組織中的人才,也有的是堪輿學研究者和愛好者,給橫向交流創造了方便性,提供了好的條件。風水、堪輿不僅是學術研究性工作,而且是實用性的工作,不僅是軟學科,而且是硬學科,大至區域規劃,城市選址,建築布局,小至鄉間民房建設,庭院和室內裝修布置,各層次均需廣泛人才。對於達到一定水平的人員,可以定職稱,定級別。在衣食住行中,廚師、服裝師、駕馳員均有定級,唯獨對關系到人們起居住宿相關的風水師沒有說法,原因在於人們認識,更在於沒有形成一定的組織。
2、認真研究歷代堪輿學術著述,搜集典型實踐案例,用現代理論充實古代堪輿學。
自漢代以來,兩千年中,歷代堪輿學研究路歧枝多,門派各立,各自側重某些方向,進而出現互相攻擊觸忤,自相削弱、給懷疑者,無知者增加攻擊機會。近一百年來的洋風大入,西方科學的出現,更出現了“民族落後”論,文化虛無主義思潮,“蔚蘭色文化”比“黃土文化”強的觀念時時出現。幾乎使堪輿學沉論湮滅。改革開放以來,幸虧洋風中又吹回來“黃土文化”,擁有現代先進文明的海外人竟也相信風水說,這使一些懷疑風水說的人又不禁自疑,是否自己先進過了頭,超過了海外人?來自外部的攻擊、抵毀減弱了。但也應承認,風水理論也存在一些自身建設問題。一是門派過多,有些自相矛盾的論點,缺乏統一性。二是繁文褥節,缺乏精煉性和大眾性。三是在她出生的本土沉睡較久。蒙塵較厚,缺乏現代科學的結合、吸收。我們研究人員的迫切任務,應該是盡快搜集、整理有關的資料,把已有的史料進行適當編修,合理剪枝。不同的觀點可去偽存真,可並列各說,待後人鑒證。一些復雜的繁文褥節,可以“稀花稀果”,如同果樹,需要按時剪枝,有剪有保才是真保。同時還要稀花稀果,花繁無果,果多無實。不結果並非樹不好,而是園丁不善經營。縱觀風水理論發展歷史,唐代鼎盛以後,自宋代以來都時有剪修。宋代朱熹發起的激烈討論,就是一次剪修。枯萎一部分偽作,充實了風水學的理論內容。明代《永樂大典》,清代《四庫全書》等也都對風水理論眾說進行了精選和取捨。通過考證,去偽存真。如今荒蕪百年的風水理論,更亟需加以適當編修整理。古代交通信息不便,在實踐中總結的廣泛流傳在民間的理論難以大范圍的交流。門派各異,自然如是。如今現代社會,有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增加了對宇宙萬物的時空的認識進一步充實堪輿理論成為可能。從而注入新的活力,使其走向新生,光彩照人。
3、發展堪輿學理論
堪輿學理論,現存問題有三:雜、奧、老。枝節龐雜,交叉盤結,門派各立。在理論揭示中,又常見深奧莫測,神秘虛玄,很多人望而生畏,如墜五裡煙雲。如何把現代文明,現代科學,現代發現,以及現代語言信息編入這一理論的程序中,這是發展堪��理論的課題。
堪輿學理論,經過歷史長河,起伏迭宕,一波三折,始終沒有建立起權威性規范、法式、則例。沒有像建築學理論規范那樣完整、統一的《周禮考工》、《宋・營造法式》、《清・營造則例》,也沒有造園學的權威范本《園冶》等。既使有一點例如清代《四庫全書》收錄的風水各說,也只是一部分篇章,更況還有廣泛流傳於民間的不同門派的理論,因此,不能說是完整的,權威性的。我們現代人應以現代觀點,現代理論和實踐,進行研究,逐步充實完善,這一理論。即發展堪輿學理論。
4、推廣堪輿理論,增加實踐,盡快走向實用化
當前我國城鄉上下,大興土木,城市老區改建,新區建設,工廠、墓地、橋涵、風景區、寺院等增建速度和數量,可為世界之冠。但許多建築發生風水問題,而不被重視。
理論重要,人也重要。建築學專業、城市規劃專業、園林專業、水利專業、環保專業等等都應學習風水,城市規劃與設計,也應有風水評價圖紙和說明書。這些決策的實現,首要的是這一學科理論的完善化和現代化,然後走向實用化。斯時華夏大地,才真正人傑地靈,萬代昌盛繁榮!
(作者系天津大學教授、碩導 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