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曲阜市孔廟聖時門券內是杏黃的牆裡 前後石階上各有石刻龍陛

曲阜市孔廟聖時門券內是杏黃的牆裡 前後石階上各有石刻龍陛

日期:2016/12/15 1:31:5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據《孟子》記載:“孟子曰:‘伯夷,聖之清者也;伊尹,聖之任者也;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孔子,聖之時者也。’”意思是說,在聖人之中孔子是最適合時代的。據此,清世宗於雍正八年(1730年)欽定孔廟正門名“聖時門”。聖時門始建於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3間,弘治年間擴為5間中設拱門3券,碧瓦歇山頂,四周是深紅的牆皮,券內是杏黃的牆裡,前後石階上各有石刻龍陛。由拱門內望,令人有深邃莫測之感。

    過聖時門,豁然洞開,偌大一個庭院,古柏森森,綠蔭匝地,芳草如茵。迎面3架拱橋縱跨,一水橫穿,碧波渙渙,荷葉田田,環水雕刻有玲珑的石欄。水“壅繞如壁”,故名“壁水”,橋因而利名,稱“壁水 橋”。

   橋南東西二門,甬道相連,東匾“快睹門”,取李渤“如景星鳳凰,爭先睹之”語,即“先睹為快”之意;西匾“仰高門”取自《論語》“仰之彌高”語,贊頌孔子學問十分高深。此是孔廟的第二道偏門。過去只有皇帝祭祀才可走正門,一般人只驵從仰高門進廟。

    弘道門

  壁水橋北為弘(hóng )道門,是明洪武十年(1377年)時孔廟的大門,清雍正七年據《論語》“人能弘道”欽定命名,以贊頌孔子闡發了堯舜禹湯和文武周公之道。門下有元碑兩塊,東四稜碑為“曲阜縣歷代沿革志”,記載了曲阜的變遷沿革,史料價值很高。西碑為“處士王處先生墓表”頗有書法價值,是1966年移入孔廟保管的。

    大中門

  過大中門,即進入孔廟第四進庭院。院落疏闊,古樹蔥郁,禽鳥翔集夏天鹳飛鶴舞,白鹭翩翩,冬春鵲鳴雀喧,昏鴉噪晚,顯得十分幽深。   大中門原名中和門,較弘道門長且狹窄,共5間,原為宋代孔廟的大門,後經明弘治時重修,今門系清代所建。門左右兩旁禹有綠瓦拐角樓一座,系元至順二年(1331年)為使孔廟象皇宮一樣威嚴而建的。角樓均3間,平面作曲尺形,立在正方形的高台之上,台之內側有馬道可以上下。此兩角樓瓦廟東北、西北兩角樓構成一個巨大的長方形,以供守衛之用。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