紗帽河朱氏民居內部殘破,經鑒定存4大問題,房管部門稱將修復。今年,我市已開始對83處歷史建築進行測繪和保護圖紙的編制,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也將出爐。這是昨天在《代表在線》訪談現場,有關嘉賓透露的。
此前,溫都《代表在線》欄目報道了作為我市首批歷史建築之一的朱氏民居,如今內部殘破讓一些市民喊“心疼”一事。
眼前的殘破、違建問題,怎麼解?
市房管局鹿城分局副局長謝建武:
按鑒定報告處理意見修復朱氏民居
紗帽河朱氏民居有一部分屬於國家直管公房,市房管局鹿城分局負責該直管公房的維護、修繕和使用管理。
“朱氏民居,建築面積1267㎡,住戶有32戶。”謝建武說,30戶是公房住戶,公房面積911㎡。今年初,他們委托相關機構對朱氏民居進行房屋安全鑒 定,結果為C級。經過這次鑒定,朱氏民居主要存四個問題:一是木樓板、木樓梯老舊,二是原加固的鋼結構銹蝕,三是院子石柱有點破舊,四是屋頂出現一些漏 水。接下來,將按鑒定報告的處理意見去修復。
朱氏民居有住戶說,他們願意遷出,在外安置。謝建武表示,這件事單靠房管局是做不起來的,相關政策需要市級層面制定。鹿城區已成立了歷史街區改建辦公室,他們已經在對歷史街區的房屋進行分類統計調查,謀劃整體推進歷史街區改造。
鹿城區城管與行政執法局副局長戴雄飛:
歷史建築內的違建應分類處置
包括朱氏民居在內的一些歷史建築,有住戶私自搭建建築物的現象。
很多歷史建築本身就是危房,一些搭建也有二三十年時間,最好是在今後的整改修繕時通盤考慮,在確保主體建築安全前提下,明確哪些要拆,哪些可以保留。另外,根據省裡違法建築處置規定,困難戶、無房戶的違建,是允許緩拆的,可以先保留,再通過城市改造提升等措施逐步解決。
長效的歷史建築保護,怎麼做?
市規劃局城鄉規劃處(名城處)副處長:
編制保護圖紙提供給房管部門或住戶
葉碧洋說,規劃部門今年已開始第一批83處歷史建築的測繪和保護圖紙的編制。目前已完成四棟建築的測繪,兩棟的圖紙編制。
他說,朱氏民居已經完成測繪,現在正編制保護圖紙,預計兩周左右就能拿出來。會審後,圖紙會提供給住戶或房管部門,讓他們根據圖紙去做修繕或改造方案。如果方案經審查沒問題,走保護改建審批程序很快就能批下來。
另外,葉碧洋說,《溫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管理辦法》已列入明年溫州地方性法規的立法計劃。此外,鹿城區正牽頭打造溫州“斗城”文化圈,初步方案正在擬定。今年,溫州市第二批歷史建築名單也將出爐。
文化學者南航:
要讓人了解歷史建築好在哪,價值在哪,發自內心去保護
南航說,像朱氏民居這樣的歷史建築,應該要有專門的保護資金,騰空一部分住戶,拆除私自搭建的建築物,把回廊、天井等它原來的風貌展現出來。
“現在一些人對歷史建築沒有感情,只看掛了牌子,但這建築好在哪裡,價值在哪裡都不了解。”南航認為,在建築裡可布置一些展板等,介紹其故事、價值和特色。建築有溫度,市民才會有發自內心的保護意識。
市政府法律顧問、溫州大學瓯江學院法學系主任毛毅堅:
當務之急是盡快把“保護”上升到立法層面
毛毅堅認為,溫州在歷史文化保護的某些方面有不小的“欠債”。如果再不以一種歷史責任感對待這個問題,將會留下很大的遺憾。當務之急是盡快把保護歷史建築上升到立法層面,讓部門、市民、媒體都參與立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