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雷生春”:中醫診所 兼賣涼茶
日期:2016/12/15 0:44:34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於旺角荔枝角道及塘尾道交界會發現有一幢得有特色的唐樓,這幢樓高四層充滿戰前古樸風格的建築物。至於大樓的弧形主立面則是為了遷就道路交界的窄角而特別設計,空置多年的一級歷史建築“雷生春”是香港少數本土現存上世紀三十年代的鋪居大宅。經政府及浸大斥資二千九百萬元活化“變身”浸大中醫藥保健中心,地下將出售合時涼茶,上層則提供針灸、跌打等服務。
香港由昔日的小漁村變成今天的國際大都會,在大部分人的印象裡,香港是嶄新而飛速向前發展,與歷史掛鉤的文物保育排不上號。事實上,從2008年至今,香港政府投入了20億元港元用於古建築的翻新工程。
位於香港九龍旺角荔枝道及塘尾道交界處的一座四層唐樓雷生春,是香港著名的古建築,這裡不僅可以供游客參觀,還是一個中醫診所,兼賣涼茶。
雷生春由雷亮家族建於上世紀30年代,當時一層是一間賣跌打藥的中藥館,上面三層是雷亮家庭成員的住所。走進這座古建築,就可以看到雷亮家族的歷史:雷亮於1944年逝世後,雷生春跌打藥店亦在數年後結業,其後曾用作商住及出租。上世紀80年代開始,雷生春住宅長期荒廢,2000年,雷亮的後人提出將雷生春捐贈給香港政府。
2003年10月由香港政府接收的雷生春,真正得到了保育活化。
2008年,香港浸會大學參與政府的投標計劃,並在32間非謀利的競爭機構中脫穎而出,把雷生春變成一間中藥診所。經過4年的籌劃和裝修,今年4月25日正式開業。按照政府要求,裝修時一磚一瓦都不能改動,其花費高達2900萬元港幣。
文物保育是什麼?“把香港的歷史文化建築地點保護、保存、活化、更新,讓我們未來的下一代都能享用這些建築物。”香港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說,“衡量一個城市的成功,不單是物質、金錢上的價值,還有一個文化的內涵。能夠把香港中環有歷史、有價值的東西保留下來,恰恰真正顯示了特區政府是認真、嚴肅的處理文化的問題。”
目前,根據香港的文物保育條例,香港共有101個建築和地點是受到法律保護的古跡,這些建築的擁有人,不管是政府還是個人,要想在古跡裡做任何改動,都必須拿到政府的批文。不受法律保護但達到保護等級的建築,更多達900多處。
而為了減少矛盾和摩擦的出現,香港政府從2008年就提出所有的工程項目在計劃的最初階段都要進行文物影響的評估,詳細評定項目會不會影響文物。 “我們不是一邊倒,我們希望施政方針不要像鐘擺,以前為支持發展輕視文物,現在為文物保育阻礙發展。我們現在采取保育和發展平衡的方案:比如兩個都有價值的建築物,保留特別的,拆掉普通的來新建大樓,增加土地利用,這樣比較務實。” 林鄭月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