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徽韻水鄉 生態古鎮——三河

徽韻水鄉 生態古鎮——三河

日期:2016/12/14 10:24:0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三河鎮地處皖中,位於安徽省會合肥市西南部,隸屬省會合肥管轄,與六安市交界,東瀕巢湖,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流貫其間,位於國家5A級旅游景區黃山、九華山的黃金旅游線上,合銅公路穿鎮而過,京九鐵路、合銅黃高速傍鎮而過,交通便利,區位條件優越。全鎮面積70平方公裡,轄19個村,7個居委會,人口7.2萬,其中三河古鎮景區面積4.71平方公裡。

    三河是有著2500年歷史的水鄉古鎮。近年來,三河鎮堅持“以旅游業為中心,以工業經濟和新農村建設為基本點”的發展思路,凝心聚力謀發展,真抓實干興古鎮,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先後榮獲“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發展改革試點鎮”、“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國家衛生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等榮譽稱號。

    三河歷史悠久,遺存豐富。據《左傳》記載,公元前582年,吳楚相爭,在此發生了“鵲岸之戰”,至今仍保留“鵲橋”、“鵲亭”的遺存。當年趙匡胤逃難於此,飲用的“黃水井”至今猶在。發生於太平天國時期的“三河大捷”載入了歷史教科書,“三河大捷”遺址,包括太平軍指揮部、古城牆保存完好;直隸總督北洋大臣李鴻章在此建有糧倉、錢莊;兩廣總督張樹聲、四川總督劉秉璋等大批淮軍顯要在三河建有房產。目前保存的歷史建築群以清代為主,完好的古街道有南街、西街、東街、街區肌理完整,風貌依舊;保存2000多米長的青石板路轍印深深。現代史上國民黨陸軍總司令孫立人誕生地——三河八扇巷,風貌依舊;榮獲諾貝爾獎的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舊居原樣保存,楊振寧走過的“一人巷”,青苔累累。厚重的歷史形成了古河、古橋、古圩、古街巷、古城牆、古廟宇、古炮台、古茶樓等“八古”景觀,原汁原味的保留著明清時期的街區肌理,木格镂窗、飛檐翹角的房屋店鋪、高高挑起的馬頭牆,凸顯“皖中徽派”建築風格,光滑溜圓的青石板街道,蜿蜒前伸,綿延十華裡,昭示著古老和獨特,而古街上懸掛的“前有姓氏,後有郡堂”的油紙姓氏燈籠,更證明了古鎮對傳統文化的傳承。

    三河是獨具魅力的“徽韻水鄉”。緊臨波光潋滟的巢湖,而大別山的淙淙清泉匯集的兩條河流——豐樂河、杭埠河在古鎮交匯流入巢湖,清純的小南河,橫貫全鎮,連接著豐樂河、杭埠河,臨水而建的茶樓、水閣,展示獨特的水鄉韻味。鎮內河環水繞,十裡長街,鎮外河網縱橫,圩堤交錯,具有“外環兩岸,中峙三州”的獨特地貌。清澈的水面,映襯岸邊依依的楊柳,倒映著潔白的荷花。“柳樹”、“荷花”被定為“鎮樹”、“鎮花”,昭示著古鎮的質樸敦厚民風。

    三河人文景觀豐富。“楊振寧舊居”展示著楊振寧的科學人生,“劉同興隆莊”佐證了明清時期商業文化的繁榮,“國粹樓”的二百多幅牌匾、镂雕的家具,诠釋著古鎮濃厚的文化底蘊,“孫立人故居”展示著孫立人戎馬倥偬的軍旅生涯。三河又是“淮軍故裡”,李府糧倉、鶴廬等景點,都成為展示淮軍文化的名片。規模恢宏的萬年禅寺、建築靈巧的仙姑樓以及土地廟形成了宗教文化景觀。

    三河民俗文化豐富獨特。這裡是地方戲——廬劇的發源地,被稱為“廬劇之鄉”。廬劇表演備受游客的青睐,著名的廬劇《小辭店》就取材於三河鎮的民間逸事。傳承多年的鬧花船、河蚌舞、車上轎、賽龍舟等民俗文化活動,體現了融南匯北的獨有民俗。連續多年舉辦的“民間文化節”、“水文化節”、“美食文化節”,更使古鎮文化熠熠生輝。三河鎮的傳統手工業發達,其匠人制作的羽毛扇、木桿秤等工藝品制作考究,聲名遠播,產品遠銷海內外。三河古鎮是聲名遠揚的“美食天堂”,別具風味的三河民間美食、茶干、米餃、米酒等,讓游客回味無窮,留戀忘返。

    走進三河,觀賞的是小橋和流水,感受的是歷史和文化。三河古鎮,正以其獨特的“水鄉、古鎮”魅力,笑迎四方游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