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燈古鎮:聽一曲古老昆腔
日期:2016/12/16 18:16:11   編輯:古代建築神秘的古鎮
昆山的千燈似乎是一個十分神秘的古鎮,北承波光粼粼的吳淞大江,南聯煙波浩淼的澱山綠湖。古鎮的民居建築依然保存著明清時期的風格,江南最長的石板路上2塊青石板雖滿目滄桑,卻給人以無限遐想。從鎮中的凝薰橋望去,依稀可見兩岸嬉戲的孩童和宏偉的秦峰塔,橋下一條陳舊的木船從正中的橋洞下蕩過,嘩嘩地激起兩岸的浪花,安詳而清麗。
千燈的來歷
很早就對“千燈”這個名字產生了興趣,莫非真有千盞燈?當然不是,原來從前吳淞江畔有土墩999個,而第1000個土墩在昆山南面30裡,這裡就被叫做“千墩”,後來至於怎麼變成“千燈”也無法詳查,我們如今反而覺得“燈”字更有韻味了。久而久之,“金千燈”的名聲便傳遍了江南。
大橋與大河
走慣了江南水鄉的小橋流水,也許會看不懂千燈古鎮的“大橋與大河”———也許正是這大橋與大河才能孕育出像顧炎武這樣的大戶人家出來吧。在10余華裡的市河千燈浦上,一共有7座大拱橋,有趣的是每座大橋的側畔總是點綴著一座玲珑剔透的小石橋,譬如千燈橋側有香花橋,凝薰橋旁有蔣泾橋……小橋匍在大橋下,猶如兒女依偎在母親膝下般溫順,真是逗人喜愛。還有鎮南的吳家橋和陶家橋,橋畔小石橋仰望慈顏,頗顯孝順之趣。
“美人”秦峰塔
自打邁入古鎮的牌樓,就能遠遠望到一座“搶眼”的高塔。來到塔前,才得知它就是千燈的“鎮標”———秦峰塔。沿著塔內窄而陡的木扶梯,拾級登上塔頂,一陣風穿門而過,把我吹得“跌跌沖沖”,抓緊欄桿眺望遠方,千燈古鎮便盡收眼底了。耳畔恍惚響起叮鈴、叮鈴的風鈴聲,就像曾經上海滑稽戲裡“金鈴塔、塔金鈴”那感覺,親切又和諧。
北大街石板路
千燈古鎮的石板街,初看並不起眼,但細細品味的話卻發現,這條形似蜈蚣,南北貫穿古鎮的南宋古街還真有點“花頭”。石板最長的也不足兩米,街道看上去異常狹窄,與明清式房屋的高牆高檐巧妙的構成“一線天”,我看住在對門的兩戶人家便可以牽牽手、傳傳物了。
走進“典當裡”
北大街上坐落著一群古老的明清建築,四進“亞”字形的走馬樓,人稱“典當裡”,是明代徽商余氏家族留下的。走進去便是曾在電視中看到的標准的當鋪樣子,蠟制的老板好像正在和一個窮小子討價還價,“蟲吃鼠咬,光板沒毛,舊衣破棉襖一件”的回聲仿佛依稀可聞。朝裡便是著名的立三堂,堂內有幾幅經典的對聯,能夠讓人理解從安徽來到千燈,從商場步入官場和文壇的余氏家族所走過的坎坷之路。
秦峰塔
南大街聽昆曲
鎮上的南大街可謂是一條不折不扣的文化街,在棋盤街上仍然還有一家用傳統手藝做龍須面的店鋪,不過,這裡最閃光的莫過於昆曲的創始者———顧堅的紀念館,隨著“百戲之祖”昆曲成為世界文化遺產,該戲曲的創始人顧堅也開始為世人熟知。此外,顧堅紀念館底樓還布置有昆曲小舞台,宜品茗、宜演奏昆曲、宜演奏江南絲竹、宜演奏蘇州評彈,真是好不惬意。
拜訪顧炎武故居
千燈人最能引以為豪的也許就是這裡的有顧炎武的故居和墓冢。走進顧炎武故居,看看旁邊顧園裡亭台樓閣的精巧,很為顧家的氣派感慨。顧炎武絕對是大雅之士,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激勵了多少仁人志士。顧家四代進士,官階都不算低,顧家的殷實根本就是順理成章的。顧家庭院裡的老樹,幾百年的時光,老樹都有些參天的意思了。
千燈古鎮自駕游手冊
自駕游線路:滬寧高速往南京方向,在安亭收費站前轉A30往滬杭高速方向,2公裡左右,在白鶴出口下,在出口處的外青松公路右轉,在白石公路第一個十字路口左轉,過趙屯出石浦鎮,在機場路口右轉,向千燈古鎮方向。全程約60公裡,過路費約40元。
千燈景點一覽:千燈石板街、顧炎武故居、顧園、顧堅紀念館、延福禅寺、世界第一大玉臥佛、秦望山、秦峰塔、余氏典當、少卿苑等。(進入千燈古鎮不需門票,部分景點可買聯票,聯票價格30元。)
千燈古鎮周邊景點:
周莊:歷史文化名鎮周莊自古為澤國,南北市河、後港河、油車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因河成街,傍水築屋,呈現一派古樸、明靜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
錦溪:若隱若現的陳妃水冢,風鈴悅耳的文昌古閣,蛟龍臥波的十眼長橋,以及全國首創的古磚瓦博物館,使澱山湖畔的這顆明珠更加璀璨奪目。
昆山亭林公園: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自然景色秀麗,素有“江東之山良秀絕”、“真山似假山”之美稱。園內的“昆山三寶”(昆石、瓊花、並蒂蓮)蜚聲中外。
趙陵良諸文化遺址:是在水鄉沃野上遍布的一座座土丘,由5000年前的先民們堆築而成,專家形象地稱之為中國的土築金字塔,趙陵山則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