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山西發掘長子南溝金代壁畫墓

山西發掘長子南溝金代壁畫墓

日期:2016/12/14 11:03:50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長子南溝金墓位於長治市長子縣碾張鄉南溝村西南,地處岚水河支流南溝南岸的二級台地上。2016年4月底至5月中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對長子南溝被盜墓葬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經過對被盜區域附近進行詳細勘探,共發現墓葬一座,編號M1。該墓為一座仿木結構的雙室壁畫墓,由墓道、墓門及前後室組成,方向32°。墓葬斜跨上下兩級台地,墓頂局部遭破壞,底部被盜擾;表土下開口,直接打破生土層,平面呈凸字形。

 

M1墓道位於墓室北部偏西位置,與墓門略有錯位,豎井平底,長1.1米,寬0.52~0.85米,自深3.8米。

 

墓門辟於墓室北壁中部,條磚封堵,拱形,高1.3、寬0.7、進深0.63米。

 


北壁

 

墓室分為前後室,前室土圹呈方形,東西長2.2米,南北寬2.16米,深3.04米。土圹內用長0.32、寬0.16、厚高0.06米的條磚砌壁,上部從四面起券結頂。墓底用長0.32、寬0.31、厚0.06米的大方磚鋪地。沿周壁砌“凹”形棺床,床高0.42米。墓底四隅置磚砌轉角倚柱,柱高1.02、寬0.1米,下部有高0.06、寬0.16米的柱礎,倚柱之上承托仿木斗拱,四壁中間各增設補間斗拱一個,拱上砌撩檐枋,枋上置椽頭,再鋪蓋板瓦,最後攢尖收頂。後室為磚砌洞室,位於前室南部,高0.63~0.75、寬0.58、進深0.91米,條磚鋪地,地面與棺床等高。

 


西壁

 

壁畫僅見於前室,分為底部主題壁畫、中部建築彩繪和墓頂壁畫等三部分,多以白色打底,用紅、黃、橙、黑彩繪制內容。

 

墓室主題壁畫位於地面到闌額之間,分為上下兩層,中間描繪折枝花卉作為界隔。

 


蔡順


劉明達

 

 

上層主題壁畫為孝行圖,共24幅。北壁5幅,榜題分別為元覺、王報(王裒)、劉殷、老萊子、鮑山。東壁7幅,榜題分別為姜詩、孟宗、闵子骞、郭巨、曹娥、田真、丁蘭。南壁4幅,榜題分別為韓伯俞、王祥、趙孝宗、魯義姑。西壁8幅,榜題分別為劉明達、陽香、郯子、王武子、曾參、蔡順、舜子、董永。

 


門窗

 

下層主題壁畫主要為門窗、勞作與庖廚圖。墓門兩側為二人持鞭放牧圖;東西兩壁下層中間為格扇窗及假門,邊角有勞作圖;南壁下部繪庖廚圖。

 

 

斗拱、橑檐彩繪

 

斗拱、橑檐彩繪

 

建築壁畫主要施於斗拱、橑檐之上,彩繪內容主要為形式多樣的折枝花卉。

 

墓室壁畫施於頂部四坡之上,底部先刷成白色,再繪制流雲,流雲之上有日月星辰、朱雀蒼龍及引導升仙圖等。

 

 

鳳鳥

 

墓底被盜擾,未見任何隨葬品,僅發現部分擾亂人骨。

 

南溝壁畫墓結構及壁畫內容較為多見,以往在附近的長子、長治、屯留等地均有類似墓葬發現。這給其年代判定提供了參考,該墓與長治北郊明昌六年(1195)金墓、屯留宋村天會十三年(1135)、長子石哲金墓壁畫形式相同,二十四孝行圖中的人物故事基本一致,僅個別人物有所差別,綜合判斷此墓年代約在金時期。該座金墓壁畫保存較完整,內容豐富,這為研究晉東南金時期壁畫及喪葬習俗提供了新的案例。

 

(文章來源:《中國文物報》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