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人將為智能養老提供發展契機
日期:2016/12/14 21:36:0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智能養老將是智能化產業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而智能機器人的出現可以說很好的為智能養老提供的發展的契機,同時也逐步擴大機器人建設領域,使其不只應用於工業,還更好的服務於健康產業。
隨著智能化時代的發展,養老智能化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再加上我國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人口紅利逐漸消失,這為機器人產業介入大健康服務領域,提供了強勁的支撐市場。
在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超過2.02億,就是說7個人當中就會有一個是老年人。未來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的比列會越來越大,養老問題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智能養老以智能設備為依托,利用物聯網技術,通過智能感知和識別技術來打破傳統思維,讓老人的日常生活能被子女遠程查看。然而老人的陪伴感需要語音的交流,據稱致力於人性關懷的語音技術商okvoice曾提出,人們完全可以通過語音技術來創造這種“陪伴感”。試想我們用語音技術合成他們兒女的聲音,為老人讀取信息,提醒他們按時吃藥、堅持鍛煉;同時用高准確率的語音識別技術和語義識別技術為老人解疑答惑,陪老人聊天,執行他們的命令……這樣的陪伴雖然不能完全代替真實的關心,但也未嘗不是未來世界幫助兒女們盡孝的理想手段。
不論是智能語音,還是智能機器人,這都是智能化養老的方式之一。在智能化養老的發展過程中,需要研發養老所需要的基本特點,比如,醫療、娛樂等,而這些也正是智能機器人所應該具備的。
20世紀70年代,開發人工智能技術相關“電腦醫生”項目。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用於診斷普內科復雜病症的軟件“快捷醫療參考”,這款醫療診斷專家系統收集4300種臨床表征,能夠診斷超過600種疾病,經過系統程序運算,提高快速診斷的可能性。
2010年秋,“伊莎貝爾保健系統”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奧蘭多保健醫院聯網使用,為醫生提供可靠診斷和治療建議,一些經驗較少、臨床實踐不多的醫生能從該系統獲得更多幫助。
2013年,電腦醫生沃森登上醫療舞台,它既是癌症診斷專家,又是醫療服務利用情況管理的專業人士。從此,計算機輔助診斷翻開新的一頁,正式邁入“沃森時代”。
而現在各大醫院所用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是醫療領域最為先進的智能機器人,那麼在養老領域,也需要智能醫療的介入,智能機器人應該具備這個功能,從而使養老得到保障。
智能養老作為未來養老的主流,一方面加速了我國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為養老智能化輸入更多的智能元素。一方面促進養老智能化建設,建設一批新型智能化養老方式。毫無疑問,在我國這個老齡化大國裡,養老機器人正在大規模崛起。
智能養老是現階段新興的產業,智能機器人的發展為養老事業添加了一劑新動力,點燃了養老智能化。目前,我國智能養老還處於初步階段,伴隨著機器人產業的快速發展,智能養老也逐步加速,尤其是智能養老標准化的發布,進一步規范了我國智能養老產業建設。未來,智能養老是養老新形式,也是我國智能產業發展的一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