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中國文物保護現狀:有人修宮殿 有人拆房子

中國文物保護現狀:有人修宮殿 有人拆房子

日期:2016/12/15 1:18:5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5月10日,預計投資300億,已經投入100億的圓明新園在浙江橫店開門迎客,總占地6300多畝,1誜1復制重建了當年圓明園中正大光明、鴻慈永祜、方壺勝境、九洲清晏等經典建築景觀。

  看了這條新聞,大多數人會感到高興,游客又有了個新去處,劇組又有了個新外景,估計許多導演已經開始琢磨鹹豐皇帝慈禧太後的新本子。當地政府也很高興,沒花他一分錢,就干了這麼漂亮的事;投資者更高興,似乎已經看見大把大把的票子往口袋裡湧了。我從中掙不上一分錢,但也歡欣鼓舞,並且還想替其他帝王懇請一下,比如秦朝的阿房宮、漢朝的未央宮、唐朝的大明宮是不是也可以復建一下,否則秦二世、漢武帝、武則天會認為厚此薄彼,都是皇帝嘛,冷待了哪一個也不好。唯一不高興的是那些搞文物保護的,鑒於歷史的不可復制、不可替代,他們認為復建圓明園無聊且無意義。不過這都無所謂了,反正我們一直知道,在文物保護這件事上,文物部門的意見其實能聽進去的人不多。

  有人修宮殿,就有人拆房子。這就叫“一飲一啄自有天定”,或者說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就在圓明新園開張大吉之前十天,安徽清末淮軍的一個提督李洪文留下的一百大幾十年的老宅子被拆了。拆的方式跟當年英法聯軍燒圓明園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一堆人蒙著臉天黑沖進去,把那提督的後人李承質綁起來扔野地裡,然後就拆、砸、搶,等李承質被放回來,就看見了一堆廢墟。這還得說是時代進步了,那些人比英法聯軍文明多了,你看人家既沒有放火,也沒有殺人。不過因為都不知道是誰派人干的,64歲的李承質都不知道去哪兒哭去。這又比不上英法聯軍的光明磊落了。

  皇家的圓明園和提督的老宅子,在文物價值上當然不可同日而語。不過,細看這兩條新聞,我們就會發現,重建和拆毀其實是一伙人干的——很明顯是出於同一個邏輯嘛,再建個圓明園是為了掙錢,拆老宅子還是為了掙錢,據說老宅子的存在擋了一個物流園區的路。既然他們都拜的是財神爺,說不是一家人別人恐怕也不信。


  掙錢不是壞事,孔老夫子當年說,要是能發財的話,就是給人駕車當司機他也會去。只不過前提是“不義而富且貴,富貴於我如浮雲”。我們現在只記住了前半拉,後半拉當他沒說過。好比前一陣子昆明導游罵游客。好多人說,旅行社推出低價游,團費不夠給機票的,剩下就靠游客買東西找補。游客要不買東西,虧了就讓導游擔著。所以顧客就是上帝那肯定扔一邊了,導游看哪個游客都長一副肥羊模樣,肥羊不讓宰,還要咩咩叫喚。他覺得說句心裡話,罵兩句真是輕的。然後就被曝光了,旅行社把導游開除了,自個兒真是干干淨淨。呸。這錢掙得真能睡得著覺啊。

  還得和游客說兩句。從來買的沒有賣的精,慈不掌兵義不經商,老話都說死了的,想占旅行社便宜,這麼多年還真沒見過。就說你報了低價團,不買東西,就以為沾光了?那導游的嘴和刀子似地,精神傷害誰賠呢。旅游嘛,要的就是舒服、舒心,出來玩六七天,就要拌三四天嘴,我覺得不如省下那工夫到菜市場搞價去。

  再者游客也該注意注意自己言行了。在《游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正式施行一個月後,國家旅游局近日公布了第一批不文明行為“榜單”,四位游客上榜,有飛機上打空姐的,有騎雕塑頭上照相的,還有把飛機當私家車,硬要開門兒的。雖然說上了榜,對自己出行、信用都沒什麼大影響,可“不文明”仨字好說不好聽,以後到哪兒都免不了被指指戳戳,怎麼抬頭啊。

  今天的主題是“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有人上榜,那就肯定有人“落榜”。文化部5月8日發通報稱,文化部原有各類全國性獎項41個,整改後共取消25個,轉出1個,只保留15個,減少60%以上。這被外界視為文化反腐進一步推向深化的表現。要這麼說,我就明白了,那麼多的獎項評選裡,原來有腐敗滋生之地啊。也是,文化部的獎,那是國家級的,評職稱能用,裝門面更好,誰不想要呢。可這要是憑著見不得人的手段獲了獎,和上了國家旅游不文明游客的“黑名單”一樣,那得獎還有啥味兒呢。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