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長城文保員:“青黃不接”的民間護衛隊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

長城文保員:“青黃不接”的民間護衛隊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

日期:2016/12/14 21:34:3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喬國華(自編詩歌):工作組駐扎界嶺口,不辭辛苦把各家走。了解了民情和民意,給我們帶來福和利。
  秦皇島市撫寧區大新寨鎮界嶺口村,有這樣一群村民:他們身穿軍綠色工作服、腳踩迷彩膠鞋,平日裡激昂地哼著自編的小曲兒,每天滿頭大汗地往返於長城上下。這是撫寧首創的長城文保員制度。村民們每人承包一段,日常巡查長城的破損、保護情況。到今天,59歲的喬國華守著他的8公裡長城,守了12年.
  喬國華:人家說,也可能給你補償點,也可能不補。你願不願意干?我說是願意干,保護長城嘛,就這麼著。巡查之後,寫寫記錄,哪旮答長城有破損情況。
  記者:您今年59,再做幾年,後面有沒有人繼續做,來接班?
  喬國華:這得實話實說,沒有了。我兒子兒媳都在北京工作。村裡的年輕人。。。一般年輕人沒有願意干這個的。
  記者:那接下來怎麼辦呢?
  喬國華:我覺得只有我身體行,只要不有病我就能爬上來。
  撫寧的長城文保員,平均年齡56歲,每年補助1000元。當地文物管理所所長楊大海曾在一份《長城保護工作的建議》中寫道:“長城保護是一項辛勞艱苦、又有高危性的工作。培養一批素質高、有文化、年輕點的長城文保員勢在必行。”市裡每年撥款6萬元,在秦皇島已算最好的,但到了楊大海這兒,根本不夠花:
  楊大海:6萬塊錢對於140多公裡的長城,那是杯水車薪。
  記者:現在6萬塊錢,每年用在哪裡?
  楊大海:文保員的工資。第二部分就是開兩次會,半年的時候有一次培訓會,到年底有個總結會。
  記者:那用在文物身上的呢?
  楊大海:基本上就沒有了。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