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建築學家朱啟钤老宅半數被出租 文物破壞嚴重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

建築學家朱啟钤老宅半數被出租 文物破壞嚴重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

日期:2016/12/14 21:32:56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摘要]:2015年10月31日訊,上世紀我國著名建築學家朱啟钤先生,30年代買下了東城區趙堂子胡同3號院,並且自己主持修建了這處居所。現在,這裡已是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但是,多年的私搭亂建、房屋出租,讓這個宅院早已失去了當年的風貌。有文保愛好者呼吁,希望妥善修繕並保存好這個老北京的院落。


朱啟钤老宅

  趙堂子胡同3號院,位於朝陽門南小街與金寶街交叉口的東南側,整個院落在朱啟钤居住時有約3000平方米。據記載,解放之後,朱啟钤將宅院捐贈國家,和家人搬到了東四八條居住。

  嚴格算起來,朱啟钤在這座宅院中度過的時光有十多年。後日寇占領北平後,這座院子也被占用,直到抗戰後才發還。但由於朱啟钤在北洋政府和民國時期的政要地位,且30年代收購此院子後他悉心營造,讓這個院子與傳統的北京四合院又有所區別。據記載,院子分為東西兩個部分,被一道連廊分開,連廊上布滿彩繪,相當精美。

  而今,走進廣亮大門,院子的連廊仍存在,只是兩邊堆滿了雜物。院裡老居民說,這個院子在解放後用作外交部幼兒園,上世紀60年代改成了普通民居。“早年間,一進門是影壁,從旁邊的二道門繞進去才是連廊。”後來居民們覺得這樣太麻煩,遂將影壁開了個洞,讓連廊直對著院門。

  院子裡面,兩層樓高的老房屋脊和平頂的私搭亂建房起伏交錯,已無法看出當年的格局。按記載,連廊兩側應該是各四個小院落,但如今已經難以辨認,房屋之間都僅剩下一米多寬的道路。“那間房,據說朱啟钤在的時候是個舞廳,院子局部就像一個高級的會所。”有居民回憶道。院落中隨處可見的彩畫描繪,則在“文革”期間被鏟掉了。1976年唐山地震後,院子裡的臨時房如雨後春筍,讓尚能看出當年形態的大院變成了如今的樣子。

  連廊東側,還立著一棟二層小樓。居民們說,這棟小樓是2009年蓋成的,當時還有媒體報道了這裡私蓋小房一事,但並沒有被查處。院子門口堆積著十多袋水泥,“這幾天又有人要開工蓋二樓了。”一位老居民說,該院作為外交部的宿捨,曾居住過不少外交部的官員。但目前,超過半數的平房都已被出租。“如果把後建的房子都拆了,應該還能看出當年的樣子,因為加蓋小房的時候,主體的房屋基本上都沒怎麼動。”

  有文保愛好者呼吁,將朱啟钤故居騰退、修繕後妥善保管。不過居民們說,目前這裡並沒有任何騰退的消息。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