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中國最貧困地區積極保護絲路文化遺存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

中國最貧困地區積極保護絲路文化遺存_中國文物網-文博收藏藝術專

日期:2016/12/14 21:29:37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寧夏固原是絲綢之路東段北道的必經之路,亦是西海固地區的核心區域,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跡,北朝—隋唐墓地、須彌山石窟、固原古城、開城遺址見證著絲綢之路輝煌的歷史文化,為解讀古絲綢之路提供了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固原也是中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記者近日走進這裡發現,當地努力克服財政難題,安排專項經費加強對這些文化遺存的保護。
  “絲綢之路文化遺產在固原,既有古城、宮殿遺址,亦有墓葬群和石窟寺,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是一組非常完整的文化遺產,在絲綢之路上獨一無二,不能讓更多人知曉太可惜。”固原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周建設說。
  其中須彌山石窟初創於北魏晚期,是中國開鑿較早的石窟之一,現存各類形制的窟龛162個,造像990余軀,以鮮明的文化特色和豐富的歷史遺存,全面地反映出隨著絲綢之路貫通而傳入的印度佛教世俗化和民族化的發展變化脈絡。
  寧夏絲綢之路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始於20世紀80年代,先後實施了須彌山石窟本體保護,新建須彌山博物館、開城遺址、固原古城的環境風貌整治等一系列文化保護工程,使遺產地的文物本體、基礎設施、環境風貌得到了改善。
  近年來,固原市邀請世界遺產專家到遺產點調研論證,加大周邊環境整治和文物本體保護力度,希望將北朝——隋唐墓地、開城遺址三個遺產點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周建設說,目前,北朝—隋唐墓地保護區內的違章建築和需要搬遷的126戶住戶房屋拆遷安置工作正在進行中,對著名的北周柱國大將軍李賢墓遺址15畝耕地進行了征用,並用圍欄進行了圍護,設立保護說明碑。須彌山石窟的壁畫保護工程及開城安西王府的考古發掘工作也在進行中。
  記者了解到,在專家的指導下,當地文化部門對於遺產點的保護及展示都有了詳細的規劃,但資金依然是最大的瓶頸。
  “在積極爭取國家文物局等部委項目支持外,固原本級財政仍需拿出六七個億的資金,壓力很大。雖然是地方政府的責任,但仍需要中央和自治區加大對貧困地區支持力度。”周建設說。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