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民國後的老建築以及建國後的建築的歷史價值認識不充分
日期:2016/12/15 1:34:01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根據我市文物管理單位調查,在“二普”至“三普”20多年的時間裡,我市共有210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其中市四區占到了118處,為此,委員建議大力保護我市青瓦古建築,保留城市印記。保護青城各時期的文物遺存已迫在眉睫。我市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古民居和歷史文化街區遭人為破壞後,為城市留下扼腕的遺憾。城市的歷史建築大概由四個部分構成,其一包括清代及以前的城市布局以及歷史遺存;其二包括民國至建國前的歷史建築和遺存;其三為建國後到改革開放初期的建築;其四為1990年後的現代化進程中的各類建築。
但對民國以後的青瓦建築保護意識淡薄,很少能納入到文物保護的范疇中,對民國後的老建築以及建國後的建築的歷史價值認識不充分,往往以危房對待,或者以城區改造的名義一律拆除。其次是沒有關於現存的老建築的調研詳細資料,沒有更多的創新制度以保護老建築,對老舊建築在拆遷過程中沒有制度性的監督機制,致使老建築的消失情況無從把握。增強這兩個時期的建築保護意識,制定建築保護長效機制。加快現存老建築存量情況的調研和清點工作,為老建築的保護提供充分、翔實、准確的依據。加快推進現代的老建築保護模式創新,如對於國有企業老廠的改造,是否能夠參照北京798的模式,將保護開發完美結合,達到保護歷史印記的同時又能賦予老建築以新的生命活力。武漢文化遺產協會定於農歷正月十二至正月十四,在長春觀舉辦“2012長春觀春節廟會”專題免費鑒寶活動。此次活動由省市著名鑒寶專家團隊組成,陣容強大為歷年之最。活動期間還將評選出等級藏品,屆時邀請社會各界藏品愛好者踴躍參會。
來自北京、陝西、山西、河北、山東、安徽、湖北、河南的考古界專家學者及台北歷史博物館、震旦博物館、台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等海峽兩岸資深研究人員參加了此次研討會。河南省文物局局長陳愛蘭、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李伯謙教授、台北歷史博物館館長張譽騰、震旦博物館館長張臨生河南博物院院長張文軍等出席開幕式。由於歷史的原因最終流散到兩岸四地七所博物館裡。而且二墓發掘的原始記錄也無從尋找。這次輝縣甲乙墓文物研究出版,兩岸學者都經過了一個艱辛的追根尋源、查遺補缺的過程,是兩館在兩周列國文化研究中又一重要成果的面世。安徽、湖北楚文化研究等,均為兩周列國文化研究與揭秘帶來了新的史料。以此為契機,河南博物院與台北歷史博物館共同召開這次研討會,在深化兩岸兩館的學術合作的同時,更期望搭建關於中原兩周列國研究一個兩岸學者長期交流的平台。
是中國文明和國家發展過程中一個重要階段。尤其是東周時期,是社會結構發生重大變革的一個階段,在考古和歷史研究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些會議的主題是討論兩周列國考古與文化,是一次高水平的、非常成功的會議。這可能是對十多年來兩周考古青瓦的重要發現和研究成果的一個檢閱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