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中國古代建築 >> “三孔”彩繪百年首次系統修繕 三孔古建築彩繪保護工程啟動

“三孔”彩繪百年首次系統修繕 三孔古建築彩繪保護工程啟動

日期:2016/12/14 21:24:3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

    “孔廟、孔府、孔林的建築遺存多以明清兩代為主。建築彩畫跨越了明末清初至清晚期和民國時期的繪制風格, 曲阜“三孔”等古建築群自清末以來,由於歷史、經濟等原因,“三孔”等古建築的彩畫一直沒有進行過系統的保護維修許多早期的建築彩畫已經嚴重起甲或斑駁脫落,甚至個別建築的木構件失去了地仗彩畫的保護而露出木骨。”曲阜市三孔古建築工程管理處副主任林丙煥在曲阜“三孔”彩繪保護工程試驗階段專家研討會上介紹到。

1日,在山東曲阜召開曲阜“三孔”彩繪保護工程試驗階段專家研討會,中國古建築彩畫泰斗王仲傑、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技藝部主任、“官式古建築營造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李永革、故宮博物院文物保護科技研究館員、國家文物局科技專家組成員陸壽麟、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所長韓揚、古建築彩畫專家張秀芬等專家及相關領導到場參加。

上午,專家們先到孔廟對大成門西次間內檐彩畫保護修繕小面積試驗性施工情況現場評估後認為,曲阜首先進行的小面積試驗性施工,嚴格采用了傳統古建築材料與技藝,達到了預期效果,試驗是成功的。下步可根據試驗性施工提供的第一手資料和參考經驗,大面積鋪開。

“三孔”彩繪百年首次系統修繕

隨後,專家們在研討會本著對歷史負責,對文化遺產負責、對後人負責的態度,各抒己見,為彩繪保護工作獻言獻策。故宮博物院古建修繕技藝部主任李永革表示傳統工藝也可以發展,不應局限於傳統工藝,許多傳統工藝都有其時代局限性,修繕工作不可固步自封,要隨著科技手段的發展,工藝也可以發展。北京市古代建築研究所所長韓揚認為,修繕工作要以保護古建文物的價值為根本,包括工藝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等,要針對“三孔”自己的藝術特點進行修繕保護。中國古建築彩畫泰斗王仲傑則堅持,彩畫修繕要以斷代為先。

據悉,三孔”古建築群現有房屋1300余間,建築面積約3.2萬平方米,彩繪面積約14萬平方米。自清末以來,由於歷史、經濟等原因,“三孔”等古建築的彩繪一直沒有進行過系統的保護維修,只在單體建築大修時進行過局部的修復。因此,這次三孔彩繪保護工程是清末至今一百多年來的第一次系統保護維修。此次三孔”等古建築彩繪保護工程首先選擇了孔廟大成門西次間內檐彩畫作為小面積試驗性施工,是因為大成門重建於雍正八年,是孔廟中軸線上的分水嶺,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地位獨特。大成門西次間內檐的彩畫現狀豐富,各種彩繪施工工序均能得到很好的體現,是非常理想的試驗性平台。

據了解,此次曲阜“三孔”等古建築彩繪保護工程於2014年4月啟動。在順利完成了彩繪材料儲備、庫房建設、指揮部建設、資料准備、人才培養、技術人員培訓、設計方案編制、確定施工隊伍等前期各項准備工作後,工程於2015年7月18日“明清官式建築保護研究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曲阜分基地”和“山東省文物局文物保護科學與技術研究重點基地”在曲阜掛牌時正式開工。

“三孔古建築彩繪保護工程”規模龐大,技術復雜,要求嚴格,將計劃在5年左右完成,力爭做成全國領先的研究型保護工程。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