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古跡魅影】不知三大國寶 等於沒去過晉祠

【古跡魅影】不知三大國寶 等於沒去過晉祠

日期:2016/12/15 0:36:03      編輯:古代建築史

此為晉祠主殿,背靠懸甕山,前臨魚沼飛梁,左有善利泉,右有難老泉,在全祠處於獨冠中居的地位,是晉祠現存建築中規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築。

 

 

大殿創建於北宋太平興國九年。在我國現存宋代建築中,時間較早,保存較完整。

 

 

大殿采用宋《營造法式》的“柱升起”、“柱側角”, 這兩種技藝,不僅擴大了屋檐曲線的弧度,使翼角高翹,從外觀上給人以韻律感,騰飛感,增強了審美情趣,更主要的是使建築物更加穩固和堅實,增強了抗震性。

 

 

大殿前檐的八根廊柱上的八根木雕盤龍,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木雕盤龍。它們怒目利爪,一派生機,雖有千年,仍鱗片層層、須發根根,不能不叫人歎服其木質之好、工藝之精。

 

 
殿內供奉的是西周時周武王的妻子、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親、姜子牙的女兒邑姜。

魚沼飛梁為我國最早的十字形古橋,位於獻殿和聖母殿之間,是前來參觀、朝拜聖母的游客必行通道。

 

古人稱“圓形曰為池,方形為沼。”因這裡是一座方形水潭,便為“沼”,又因沼中多魚,故名“魚沼”,“魚沼”是晉水三泉之一。

 

橋面東西平坦,南北兩面下斜如翼,從高空俯視,象一只大鳥展翅欲飛,所以稱為飛梁。

 

古人相信,水不僅可以淨身,還可以洗滌心靈。當人們走過這座飛梁的時候,受到了魚沼泉水的滌蕩,便洗卻了人間煩惱、褪去了世俗凡塵。
 

此為金代建築,古代作為祭祀時陳列供品的場所,是我國唯一的殿和亭結合的建築。

 

中國近代建築學家梁思成和林徽因在《晉汾古建考查紀略》中寫到:“獻殿的梁架,只是簡單的四椽栿上放一層平梁,梁身簡單輕巧,不弱不費,故能經久不壞。殿之四周均無牆壁,當心間前後辟門,其余各間在堅厚的檻牆之上安直棂柵欄,如營造法式小木作中之叉子,當心間門扇亦為直棂柵欄門”。

 

整個建築看上去,既是一座莊重的大殿,又似一座輕巧的涼亭。最令人稱奇的是,其在建造之時,居然沒有使用一根釘子,完全是木頭和木頭卯榫而成。

 

 
1955年進行了此原樣翻修,但仍然保持金代建築的特點。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