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中式古典園林含隱其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中式古典園林含隱其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

日期:2016/12/14 22:02:35      編輯:古代建築史
園林意境,深植於中國文化的土壤,情景交融,耐人尋味,它使得中國古典園林具有迷人的魅力和豐厚的生命氣韻。意境的創造是中國古典園林的精華所在,它滲透於園林中的每一處自然景致,成為園林的生命,也是當今園林繼承傳統的精髓所在。


  作為中國古代園林的發端,周文王所建的靈台,就是諸侯祭天、天人對話的場所。自漢代以後,儒、道、釋三教鼎立,對中國園林意境的創造亦有極大的影響,如道家的崇尚自然和對仙境的追求,儒家的尚禮和森嚴的等級觀念,佛教的色空脫塵,對極樂世界的向往等,盡管各家哲理不盡相同,但都各自按照自己對“天”與“人”的理解,在所經營的園林中進行意境的創造。

儒家思想與中國園林
儒家學說是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主流,深深地影響並主導著中國文化發展的歷程。儒家思想的形成,導致了中國人的藝術心境完全融合於自然,“崇尚自然,師法自然”也就成為中國園林所遵循的原則,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園林把建築、山水、植物有機地融合為一體,在有限的空間范圍內利用自然條件,模擬大自然中的美景,經過加工提煉,把自然美與人工美統一起來,創造出與自然環境協調共生、天人合一的藝術綜合體。

道家思想與中國園林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它與儒、佛並稱三教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哲學上,老子以“道”為最高范疇。後來,莊子繼承並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以自然為宗,強調無為。他認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老莊看來,大自然之所以美,並不在於它的形成,而恰恰在於它最充分、最完全地體現了這種“無為而無不為”的“道”。而中國古典園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實際上並不在於對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於對潛在自然之中的“道”與“理”的探求。於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響下,以自然仙境為造園藝術題材的園林便應運而生。如頤和園昆明湖一池三山的格局正是道家仙境思想的體現。

禅宗思想與中國園林
中唐時期,禅宗美學的興起,將禅宗思想融入中國園林的創造中,從而將園林空間的“畫境”升華到“意境”。從禅宗的觀點看,世間萬物都是佛法或本心的幻化,即“青青翠竹,皆是化身,郁郁黃花,無非若般”。這就為園林這種形式上有限的自然山水藝術提供了審美體驗的無限可能性,即打破了小自然與大自然的根本界限。這在一定的思想深度上構築了園林中以小見大、咫尺山林的園林空間。


  中式古典園林,移天縮地,兼容並蓄,寫仿名山勝景,詩化自然風光,穿透著中國獨有的精神和氣質,有著“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味”的審美情趣,營造出一種與天、地對弈的境界之美。中式古典園林,蘊含著善和美,清靈和典雅、懷古和現性,將中國文化與人文情懷收納其中,演繹著至高至上,至善至美的自然風采。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