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墓山的出典
日期:2016/12/14 18:49:44   編輯:古代建築史 姑蘇西郊,瀕臨太湖的諸山峰,連綿起伏,風光秀麗。其中的玄墓山便是一個亮點。
玄墓山海拔百余米,它背倚蜿蜒迤逦的鄧尉山,南鄰高隆陡峭的米堆山,西望青郁曲折的長圻山,面臨碧波浩淼的太湖,形成一個天然的畚箕灣,故有“玄墓勢形,三龍三鳳,勝跡天下”之美譽。
山為“玄墓”之名,由來已久。相傳東晉青州刺史郁泰玄晚年曾隱居在此,殁後安葬於山間。故名“玄墓山”。明初萬峰禅師曾經居住山中,因而此山又名“萬峰山”。清初時,因避康熙皇帝玄烨之諱,遂改“玄”為“元”,稱作“元墓山”。但自古以來,民間仍習慣稱為“玄墓山”,並一直沿習至今。在姑蘇諸山中,玄墓山最為偏辟,也最為奇奧。登山極目,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常言道:“名山藏古剎”。玄墓山亦不例外。山上建有著名古剎,為“天壽聖恩禅寺”。該寺初建於唐天寶年間,元代毀,明初重建,清初興盛;寺西有“沸珠泉”,寺後藏“真假山”,乃是天然巨型奇石;全寺依山勢而築,氣勢非凡。寺內殿宇無數,相傳全盛時有廟宇殿堂5048間,僧人千余名,是為江南名剎。寺內現存1800余年晉代古柏。清康乾兩帝南巡時,曾屢次駐跸,並留下眾多匾額及詩文。民國著名人士、書法家於右任曾感歎玄墓山的湖光山色,曾經選得墓地留作歸宿,成為史傳佳話。
推薦閱讀:
前童大祠堂
鳳山水城門
古建築營造法則之大木功限一
太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