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園林:涵碧妙園的造景
日期:2016/12/14 22:03:21   編輯:古代建築史園中有園,景分四季
進入庭園,方知此園乃園中園。全園分小園、西園、主園、後園四個層次。小園雖小,但極為精細,設計了一年四季景色。往左為一海棠門,進入小園,半廊迎門,沿廊置揚州八怪墨跡石刻,更見其文化韻味。經鵝卵石徑,進凝翠軒。此軒單獨院落,似乎四周景色全由此凝聚而成,此即全園最幽靜之處。
出凝翠軒就進入了四季景色。四季景色由四道磚砌藝術門分隔。首先進入的是春景,春景由翠竹、石筍、春蘭、春梅組成,形成春意盎然之態;過藝術門,進入夏景,夏景由高大喬木、地被采用夏鵑組成,形成夏日濃陰之勢;秋景由石榴、秋桂、金葉女貞、紅楓,地面的黃石片、黃石假山、黃石磴道組成,既增加縱深感,又形成碩果累累的秋光亮色;最後進入冬景,冬景由蠟梅、天竹、五針松組成,形成松竹梅笑迎飛雪之壯觀景象,預示著萬物復蘇、春回大地。
造園藝術,追求先抑後揚,進入西園後豁然開朗。迎面是一座假山,主峰高約5米,可兼作磴道,進入西樓“香影樓”。香影樓名取清代詩人王漁洋“衣香人影太匆匆”之意。按時下稱呼此樓為接待處。
八百年紫薇來自深山
向右折去,則見一半亭。半亭是減去全亭之半的建築,它必須附麗於牆或廊,與之集合,這就成了一種集萃的形式。這裡的半亭與回廓相結合,並成為回廊之始。由半亭進入主園,古樹迎面而立。但見老虬參天,此為八百年紫薇也。當地難覓,據說來自雲南深山,真乃涵碧園綠色之寶。
揚州園林造園的要素,就在於山水樓台融為一體,人與自然的交融,營造一個超凡脫俗的園居環境。涵碧園充分表達了這一精神。經過回廊,進入主樓“天光閣”,取自宋人朱熹著名詩篇《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暗合主人事業如日中天,播及四方,朋友也來自四方。兩旁為“斗酒雙柑,四時風物待游人;湖光山石,三月煙花來勝侶”的巨幅楹聯。從樓名到楹聯都表達了園主人的待友之道。由此可見,此樓為園主人接待賓朋的場所。
責任編輯:南瓜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