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走三國 湖北文脈穿越三國古戰場尋訪報告

走三國 湖北文脈穿越三國古戰場尋訪報告

日期:2016/12/14 20:26:08      編輯:古代建築史
湖北,作為三國戰爭的主戰場,與三國有關的遺跡多達180多處。全國三國旅游景點有70多個,湖北就占了一半以上,其中襄樊古隆中、襄陽城、赤壁古戰場、荊州古城、鄂城西山、當陽長坂坡、宜昌猇亭等都是著名的三國文化旅游景區。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赤壁之戰”,確定三國分立格局的“夷陵之戰”,都發生在湖北;張飛力戰當陽、趙子龍單騎救主、呂蒙夜襲江陵、關羽水淹七軍、西晉鐵鎖沉江滅吳等故事也都發生在湖北。­

面對如此豐富的“三國旅游資源”,湖北利用了多用了多少?還有多少“三國旅游資源”湖北在閒置、在浪費、在破壞?盤一盤存就知道了。­

爭奪“中國三國文化之鄉”,湖北落在了河北和河南的後面,建造“三國影視城”,湖北落在了江蘇和河北的後面……再不乘高鐵行動,湖北的“三國資源”還會落戶他鄉。­

近日,《武漢都市圈》記者穿越三國古戰場的所思、所感,為湖北“三國旅游圈”提供了最新思路。­

被拋棄的“吳王古都”­

應該說“吳王古都”是鄂州獨具特色的文脈,旅游項目開發應著力營造吳王古都的城市形象,建設的重點區域應是中心城區,然而,鄂州卻沒有充分利用,且缺乏吳楚文化的營造。­

穿越湖北三國古戰場旅游圈,鄂州是起點,它離武漢最近,僅112公裡,是三國時期吳王孫權建都的地方,也是孫權稱帝的地方。鄂州的對外宣傳也常稱鄂州為“吳王古都”,以此抬高鄂州的歷史地位。作為三國時期的重要城市,今天的鄂州能否成為三國旅游圈的熱點?­

門票免費,是市民的好事“吳王”的壞事

8月12日,早晨6:40,記者在武昌乘大巴直奔鄂州。一個多小時後,就到了鄂州長途汽車站。汽車站就在鄂州西山腳下。一位路人告訴記者,“三國遺跡”幾乎都在西山,其它地方什麼都沒有。記者問:“不是說還有個‘吳王古都城牆遺址’嗎?”路人搖搖頭:“沒聽說。”­

記者下車只走了5分鐘,就到了西山公園的大門。­

西山是鄂州唯一的市政公園,以前進去要花20元錢買門票,從今年3月1日開始,免費開放。政府將每年給予120萬的補貼以維護西山風景區的日常管理。­

走進西山公園大門,記者沿著一條被太陽烤得發燙的水泥路上山,突然出現一塊平地,立著一個亭子,亭楣上寫著三個字“九曲亭”。不要小看這個亭子,它可是當年吳王孫權在這裡令士兵鑿山開道時建築的。宋人蘇轼被貶黃州,從黃州過江到此攀山,覓得故址,擴地重修,因山路羊腸九曲,故曰“九曲亭”。九曲亭內黃屏紅柱,屏壁正反兩面,分別書有蘇轼的《武昌西山》和蘇轍的《武昌九曲亭記》。這個亭子的文化價值非同一般,然而,在游客的眼中只是個上山走累了歇歇腳的地方。記者看到亭子裡不知是從何處來的一群游客,有擦汗的,有喝水的,還有趴在石桌上睡覺的。亭子在這裡的意義就像馬路邊的一條石凳子。­

繼續上山,路分兩邊,記者選左邊而行,因為指示牌標有龐統讀書處。路邊時不時出現一些“探險城堡”之類的游樂園,冷清地期待游人的光顧。匆匆擦過游樂園經營者渴求的目光,記者順著半山坡向下的蜿蜒小路,向西山庵而去。 ­

西山庵是龐統讀書的地方,在某處山谷的谷底處。沿途靜得讓人孤獨,偶爾傳來清脆的鳥鳴,夾雜在陣陣的林濤聲裡,在寂靜的心中揉起一圈圈漣漪。跨過水泥小橋,西山庵便入眼而來。庵前門匾上刻著“龐統讀書處”幾個藍色的字。我不知道這幾個字所代表的故事出處,想來必是龐統發跡前在此懸梁刺股苦讀吧?進得庵去,扶著雕欄,踏著石級上去,一個小小的院子橫亘在西山庵的主殿前,院子裡不多的雜草頑強地在石板縫裡不屈地昂著頭,隨風而擺,述說著千百年前發生的故事——這只是記者的想象,實景是西山庵大雄寶殿裡傳來很有節奏的木魚敲打聲。一位年邁的尼姑雙手合十,垂首叩拜,旁邊一位尼姑敲打著木魚,後面還站著很多尼姑,嘴裡低聲吟唱著我等俗人不懂的經詞。這些尼姑都很年輕,穿著黑色的長衣,其神態清秀淡雅。 ­

離開龐統讀書處,再往山上攀登,又出現一塊平地,這裡建有一個“秀園”,裡面長滿了竹子,遮天蔽日。漫步秀園,記者渾身感到一陣陣清涼,山下的炎熱在這裡一掃而光。據工作人員講,秀園是三國時吳王孫權為自己建的一座花園。現在花園已經成了一片竹林。記者依山勢圍繞一個水池蜿蜒行走的長廊漫步過去,如同置身於林海之中,風吹竹影,雲海變幻,真不知今夕是何年!可惜,人們進秀園時都不會想到“哦!這就是當年吳王孫權休閒的後花園?”­

秀園對面有個小丘,傳說是劉備和孫權的試劍石和比劍石,就是地上擺上幾塊橫七豎八的大石頭,加上幾張牌匾說明。另外還有一個很後現代的亭子,旁邊還有條石階通往一灘污水似的洗劍池。宋時,池畔尚有“洗劍池”石刻碑,那塊石刻碑已經被樹懸掛的一塊“洗劍池”指示牌代替,一團黑乎乎的死水,上面漂浮著垃圾,誰也不會把它當成一個景點來欣賞。­

記者沿著山路到了一個叫做石門開的景點,發現有小徑可以直通吳王避暑宮。於是沿小徑走過去。­

吳王避暑宮是西山的重磅風景點,是一座掩映在蒼松翠柏之間的仿漢風格的殿堂,依山勢而建,由武昌樓、避暑宮、讀書堂和議政殿等組成。古時西山林深樹密,綠蔭鋪地,泉水潺潺,“六月無暑氣”,較山下氣溫低2-3攝氏度。相傳孫權在戰爭期間常在西山避暑讀書,在西山寒溪建了這座避暑行宮。“昔日吳王避暑宮,三分割據各稱雄”,“豈是英雄真避暑,遙看赤壁好鏖兵”,這些詩句道出了避暑宮內外的運籌玄機。­

武昌樓矗立於椅子山頂,摩雲映日,樓門橫額上的飄逸遒勁“武昌樓”三個大字,是中國當代文化大家郭沫若的手跡。記者大約爬了20分鐘才登上樓頂,憑欄遠眺,鄂州黃州景觀盡收眼底,萬裡長江,煙波浩淼,給人一種天寬地闊、氣勢磅礴之感。一陣陣涼風吹在身上,舒服極了。只是口干,不想一瓶礦泉水也買不到,那時最想吃的就是一根冰涼解渴的老冰棒。多好的武昌樓啊,然而,樓體卻刻滿傷痕,不少游人在雪白牆上刻下許多無聊的語言,什麼“我登上來了!”,什麼“老孫,到此一游”等,將武昌樓的美破壞殆盡。­

走下武昌樓,旁邊就是壁暑宮。避暑宮不見一個游人,只見門外的廊柱下仰天躺著一男一女兩位中老年人:男的赤膊躺在地上扯著嗓子唱著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裡的唱段;女的躺在一張報紙上享受著大自然送來的涼風。­

避暑宮的大廳放滿了茶幾,講台位置擺放著一套編鐘。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裡是領導開會的地方,是不讓人參觀的。­

游完西山,記者總的印象是,山下比山上熱鬧,燒香的比游“三國”的人多。­

­

­

吳王古都,都城在哪裡?

­

應該說“吳王古都”是鄂州獨具特色的文脈,旅游項目開發應著力營造吳王古都的城市形象,建設的重點區域應是中心城區,然而,鄂州卻沒有充分利用,且缺乏吳楚文化的營造。­

當記者在鄂州問起“吳王古都遺址”時,很多鄂州人都不知道,出租車司機將記者帶著在鄂州城區轉了好幾圈,最後帶到一條仿古建築的街上說“這裡可能就是吳王古都遺址”,這條街叫“吳都古肆”。­

據2003年8月29日央視《新聞30分》的專題報道,鄂州市有關部門將文物保護單位吳王城遺址與周圍的土地一同拍賣給了開發商。如今,吳王城遺址已然變成了一個大工地,一片狼藉。經過測量,吳王城遺址東邊被挖了108平方米,西邊被挖了204平方米,總共是312平方米,傷及了一部分城牆。武漢大學考古系主任王然介紹,位於鄂州的吳王城遺址是我國南方最早的六朝都城,目前國內同一時期的都城遺址僅剩兩處。­

據鄂州人介紹,後來這塊地被政府從開發商手裡收回來,創建了一條面積為4.6萬平方米超大規模的仿古商業步行街,但步行街卻因規劃設計不合理而閒置,或開發商在萬般無奈情況下的不合理使用。步行街裡冷冷清清,硬撐著營業的是與吳都古肆建設初忠極不相稱的幾家小店鋪。大部分業主已不堪承受經濟虧損的壓力,提出將西區重新開發建設住宅小區的要求。­

記者來到吳都古肆,只見街上人跡稀少,商店沒有任何特色。­

一位市民告訴記者:提起吳都古肆,我還依稀記得為了那塊地,政府出了幾次手。第一次是賣給開發商搞開發;第二次是政府又從開發商上高價收回,計劃搞什麼城市森林公園,而且當時《鄂州日報》、《鄂州新聞》都作為重點宣傳了一段時間,規劃圖什麼的都出來了,原因是老城區幾十萬人沒有一片綠地,是民心工程;後來政府第三次出手,才有了現在的吳都古肆。­

一塊三國旅游寶地,卻變成了一條毫無特色的步行街。這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

行走在鄂州大街小巷,記者全然感覺不到“吳王古都”的韻味,“千年吳王古都”只是窮吆喝,沒看點。這種看不到什麼東西只能呼吸一下歷史空氣的旅游專線,能有人感興趣麼?­

鄂州主要特產是“吳王古都”,而鄂州人打出的概念卻有“冶金之都、百湖之市、古銅鏡之鄉、武昌魚之鄉、山水園林城、優秀旅游城、中國藥谷、書畫之鄉”等多種概念,由此,沖淡了“千年吳王古都”的主題形象。­

­

赤壁故事,有說頭無看頭

­

­

從赤壁古戰場出來,記者感覺到裡面的游人還不少,然而,外面卻冷冷清清。­

乘船從長江經過赤壁,人們都可以清晰的看到赤壁山臨江懸崖上那紅色的“赤壁”二字。三國時,東吳名將周瑜,曾於此大破曹操,著名的“赤壁大戰”就發生在此。《三國演義》所有的戰爭,赤壁之戰的篇幅最長,從第44回到第50回全是對這次戰爭的描寫。­

一部三國演義裡講了三個大戰役,一個是“官渡之戰”,一個是“赤壁之戰”,還有一個是“夷陵之戰”。這三個戰役中,赤壁之戰的影響最大,英雄成敗論三國,三國精彩在赤壁。在中國很多人都不知道“莆圻”,但很少有人不知道“赤壁”。­

2010年8月13日,早晨6時40分,記者乘武昌至赤壁的大巴前往赤壁古戰場,去參觀這個世界聞名的旅游之地,也是湖北三國旅游的第二站。­

青山依舊在,赤壁幾度紅

大巴駛出武漢城區,在青陵上青鄭高速公路,再轉京珠高速公路往南直奔赤壁。車前懸掛的電子儀顯示的車外氣溫是38度,要體驗武漢之夏,這是最佳時段,不少北方人,每年都是在這個時候來武漢尋找火爐的感覺。­

赤壁古戰場坐落在赤壁市赤壁鎮。赤壁鎮離赤壁市有38公裡,轉乘小巴半小時就可到達赤壁鎮,車費也只需要8元。然而,坐上小巴後,記者的襯衫立即被汗水濕透,從車窗外湧進來的熱風,如同火燎一般襲擊著身體。小巴上雖有空調,售票員說,公司規定必須在10點半後才能打開空調。現在還不到9點,記者不得不先體驗一下“火燒赤壁”的感覺。窗外是一片丘陵,公路兩邊不停地閃過各種圖型的荷塘、稻田、玉米地,火球似的太陽把一片綠色烤得泛黃,稻浪翻滾著,撲打著遠處的山影。熱風浮動著,飄過荷塘,那翻卷的荷葉就像匍匐前進的士兵,那矗立在荷葉中的荷花,就像士兵的長矛,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玉米,如同千萬個號角齊鳴。­

不到半個小時,眼前就出現一個由三片高大的立柱托起的一個銅鼎。銅鼎下的立柱上寫著“千年鼎盛”四個大字。銅鼎的背後就是一條仿古的小街,穿過小街就是“赤壁古戰場”的大門。­

據導游介紹,赤壁古戰場風景區由赤壁山、南屏山、金鸾山三山組成。進門後正對大門的一座山叫金鸾山,從山底拾級而上出現一個平台,平台上有一間白牆黑瓦的平房,屋檐下寫著三個大字“鳳雛庵”。據說龐統赤壁之戰時隱居這裡,並結庵於此,眼前的鳳雛庵由此得名。據導游介紹,鳳雛庵門前的這棵千年銀杏,是惟一見證“火燒赤壁”的幸存者;銀杏旁邊的“千年古籐”環環相扣,當年龐統巧用連環計由此受到啟發,建議曹軍用鐵索把船只連在一起抵御風浪,結果被黃蓋的一把火燒成灰燼。­

翻過金鸾山,便可看到三國時候的城池了,這就是媒體報道的由山東文爾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投資3.1億元的赤壁古戰場旅游開發項目——赤壁大戰古戰場、赤壁賓捨和魏、蜀、吳三國商業城。報道說該工程計劃在2009年7月1日完工,可現在已經是2010年8月了,赤壁古戰場在記者眼前呈現的仍然是一個工地,挖土機聲不絕於耳,不少工人赤膊上陣在對景區進行修理。­

從三國城拐過去,是南屏山,據說是因赤壁之戰時,小喬在這裡繡了五彩屏風而得名。山頂有個拜風台,也傳是諸葛亮祭東風時的七星台遺址,諸葛亮、劉備、關羽、張飛齊齊排排坐“開大會”,逼真到要擔心他們復活。­

從南屏山走到林木掩映的江邊,就到了刻有“赤壁”二字的赤壁山。山上有一尊用百噸花崗巖雕成的周瑜像,身著戰袍、肩披斗篷、手持利劍,英姿勃發。周瑜作為孫權的三軍主帥,史傳一直被諸葛亮壓制,也沒能像孔明一般名滿天下,只有多處周墓,聊表民間紀念。不管是故裡廬江墓葬、封地湖南邱陽墓葬,還是為官的巢湖墓葬,亦或屯兵操練的舒城墓葬,都讓人找不到可以旅游一番的理由。只有在赤壁古戰場景區,我們才看到很多人在塑像前與周瑜合影留念。­

2008年離赤壁之戰發生之時已過去1800年,吳宇森執導的大片《赤壁》上映。在拍攝之前,有人問攝制組工作人員為什麼不在赤壁取景?攝制組的回答是:不是不想在赤壁拍,是因為《赤壁》是部大片,拍戲的時候那些道具啊,群眾演員啊很多,對當地的環境承載量有很大影響。以前有人拍《無極》時,對環境破壞很大,所以《赤壁》攝制組就選了河北涿州影視基地。­

據赤壁景區工作人員介紹,吳宇森曾來赤壁戰場實地考察過,但沒有明確表態,只是劇組透露也許會在當地拍攝兩個外景鏡頭。如此一來,《赤壁》落戶赤壁市拍攝的可能性為零,雖然景區工作人員十分期待劇組來拍,但也明白此處非影視基地,場景又單一,無法吸引劇組也是情理之中。“不過,《赤壁》播放後,多少還是促進了我們景區的旅游。”­

盛夏的赤壁,顯得有點冷

從赤壁古戰場出來,記者感覺到裡面的游人還不少,然而,外面卻冷冷清清。­

與大門正對面的十幾家門面,有六家關閉,只有兩家酒家營業。此時中午12時半,正是游客吃飯的時間,然而,酒店裡的酒桌大多空著,另外幾家超市,也是“門前冷落車馬稀”。一個三國旅游鎮,街上看不到三國文化,鎮上修電器的卻有五六家,與赤壁大門緊挨著的第一家就是電器維修店,門口堆滿了各種舊電器,與赤壁古戰場大門相對的是一個集貿菜市場,這是在全國旅游點都很難找到的一道“風景”。­

中午,在赤壁鎮吃飯,聽餐館的老板介紹,這條街的建築都是“私有”,所有鋪面都是私營,所有經營項目都是各取所需,並沒有一個統一的規劃,給人的印象是雜亂無章。很多來旅游的人都不到這裡吃飯住宿,而是到市區去住賓館。­

其實,在記者的眼中,街上的餐館還是很衛生的,價格也合理。一碗面,2元錢;一碗稀飯,1元錢,味道也不錯,碗都是用食品袋隔著,很衛生。景區門口的商店,純淨水小瓶2元,冰凍綠茶也只要3.5元。然而,據商店的營業員講,雖說這裡地段很好,但生意並不好,因為這條街吸引不了游客。街上的建築只在形式上是仿古建築,在內容上卻毫無三國文化可言。­

赤壁雖然不是個發達地區也不是個旅游產業發達的地區,但赤壁的名字一字千金,注定會成為一個旅游城市,再加上大片《赤壁》的上映,當地旅游局應該好好把握這個機會面向全國,走向亞洲。­

有位游客對記者講,來到三國赤壁古戰場應該到處有三國時期的感覺。三國時期英雄眾多,可以在景區路上豎立安放三國時期人物的石像,寫上歷史故事。讓游人拍照留念;指示路標應該都用木頭或石頭制作,有三國時的氣息;結束游程後,可以安排三國參加個三國英雄人物評選活動,看誰人氣最高,還可給游客抽獎,給予一定物質獎勵。­

高科赤壁,能否再次燒紅烏林

據赤壁風景區工作人員介紹,電影《赤壁》上下兩集均未在戰爭發生地赤壁取景,赤壁人頗感遺憾,但《赤壁(下)》的全球首映式在赤壁市,算是一點安慰。不過,明年5月1日,赤壁古戰場二期竣工,實景大戲成為最大的看點。到時,所有觀眾都乘坐漢風格戰船進場,隨船前行,赤壁大戰將一幕幕展現。據介紹,整個赤壁古戰場的觀游費用借鑒長隆動物世界的模式,門票價暫定為160元,如觀看實景戲則需另付180元,貴賓席280元。該大戲將由幾十名專業演員承擔,群眾演員則選自旅游區的工作人員。­

在赤壁古戰場遺址上將修建一座4D影院(四維電影是由三維的立體電影和周圍環境模擬組成四維空間),借用現代高科技,全面再現當年恢宏的戰爭場面,讓游客猶如身臨其境般深刻感受到那劍拔弩張、蓄勢待發的緊張氣氛,聯想“滿江火滾,喊聲震天”的赤壁之戰的慘烈場景,將把游客帶回1000多年前的金戈鐵馬、戰火紛飛的年代。此外,在古戰場上,還將依照當時戰爭雙方對壘的陣勢,擬建雙方軍營、戰船、水寨、車馬等軍事設施設備,並向游人提供三國兵器、服裝等道具,讓游客在導游的指導下,親身體驗三國時期的軍旅生活。­

在回赤壁市區的巴士上,記者身邊坐著一位赤壁鎮的中年婦女。從閒聊中,記者知道她是洪湖人,嫁到赤壁鎮已經有二十多年了。記者問她是洪湖哪裡人,她說就在赤壁對岸的烏林鎮,坐輪渡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過去那裡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因為赤壁之戰把它燒成一片烏黑而得名烏林。烏林現還有曹操寨、擂鼓台、點將台、跑馬場等遺跡。今曹操灣的附近還分布有紅血港、萬人坑、白骨塌、烏林寨、曹公祠、魯公台、放馬場等。曹操的著名詩篇“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無枝可依,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就是在這裡吟成的。­

“據說,火燒赤壁後,曹操向洪湖的西邊逃去,在華容道被關羽捉拿,後來又被關羽放了。那個華容道是不是在洪湖?”記者問。­

中年婦女回答道:“華容道在洪湖的隔壁——監利縣,我去過,那裡什麼遺跡都沒有,只剩下後人為曹操立的一個碑。”(碑上書有“華容道”之字。)­

她還告訴記者,洪湖市正規劃在烏林鎮建設一個三國古戰場文化園,內容包括曹營水寨、曹營旱寨、擂鼓台、放馬場、演兵場、曹操祠、碑林、黃蓬山自然風景區。還將興建烏林古寨秦磚漢瓦三國街,農家樂餐飲光明街,在曹操灣建烏林之戰紀念館,在搖頭山塑曹操雕像,擴建修繕曹公祠等。­

如果烏林持規劃變成現實,人們可以從赤壁到烏林看到“赤壁之戰”的全景。不僅可以了解劉孫聯軍的情況,還可了解曹軍陣地情況。而且兩個風景區還可以達到“雙贏之效”。­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