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陝西省文物部門與陝西省安康市當地市縣鄉政府正在積極籌建鳳堰古梯田生態博物館。該館是我國首座以自然山水為背景、以古梯田為展品、以移民風俗為輔助、保護和展示原生態生產方式的開放式移民生態博物館,在全國屬於首創。
該館包括鳳江梯田和堰坪梯田,位於陝西秦巴山區漢陰縣漩渦鎮黃龍、堰坪和茨溝村,距縣城35公裡,梯田依山傍水分布在海拔500至650米之間,連片共1.2萬余畝;梯田級數均在300級左右,梯級層高0.3至1米,級寬3至15米,最長達600余米。梯田依靠黃龍、茨溝、冷水和龍王4條溝的溪水自流灌溉,潺潺流水四季不絕。2010年,鳳堰古梯田被評為陝西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十大新發現”。
據考證,鳳江古梯田是由清代湖南長沙府善化縣吳氏家族移居當地後所建,始於清朝乾隆年間,在鹹豐、同治時期大規模建設,是目前秦巴山區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完整的清代梯田。它位於南北文化交匯地,是中國移民文化與農耕文化相融合的產物,是山地農業技術知識體系的集成,是中國農耕文化的“活化石”、人與自然和諧的典范、農業生物的“基因庫”和獨具特色的自然與文化景觀,是中國西北地區重要的農業文化遺產之一。
陝西省文物局局長趙榮表示,生態博物館是一個全新概念,是對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物質文化遺產進行立體、整體和原生態的保護與傳承。博物館展示的主體是活態文化遺產,保護的主體和受益者是當地群眾,通過保護、利用傳統文化和自然遺產,體現人與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創造新的就業方式和業態,推動文化遺產保護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改善環境,實現“文化遺產惠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