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古建築 >> 古代建築的特點 >> 古代建築史 >> 盟軍戰俘營遺址陳列館定為國家級文保單位

盟軍戰俘營遺址陳列館定為國家級文保單位

日期:2016/12/14 20:12:24      編輯:古代建築史
     3月18日,國家文物局正式下達批文,位於大東區東塔街道地壇街30-3號的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遺址陳列館被評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亞洲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盟軍戰俘營,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以關押著被俘的二戰盟軍少將級以上高級將領17名、6個國家的1500名士兵和極高的死亡率而聞名於世。

  繼成為市、省文保單位後,市有關部門於2008年開始向國家文物局申請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遺址陳列館成為國家級文保單位。申報的理由是: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舊址是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為反法西斯而並肩作戰的最好見證。與聯合國列為《世界遺產名錄》的奧斯維辛集中營相比,與731部隊的遺址和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遺跡相比,沈陽盟軍戰俘營同樣具有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和“警示型世界文化遺產”的可能性。

  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遺址陳列館由史實陳列館、戰俘營房、日軍辦公用房、遺址紀念廣場等組成,占地面積12000余平方米,建築面積約4000平方米。館內建築、設置通過多種手段、多種形式,全面展示了戰俘營設立的歷史以及盟軍戰俘在戰俘營的苦難與抗爭。為真實再現戰俘當年的居住環境,在目前僅存的一號戰俘營房二層進行了復原陳列,根據歷史照片和戰俘的回憶,復制了木板床、俄式取暖爐、長條木桌等物品,天棚也恢復了歷史原貌。

  據悉,歷經5年多的修復後,沈陽二戰盟軍戰俘營遺址陳列館即將對外開放。
  1. 上一頁: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