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山壽皇殿古建群已完成移交黃山創新推動徽文化保護傳承
日期:2016/12/14 21:26:15   編輯:中國古代建築記者從日前召開的黃山市六屆人大六次會議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間,該市在繼續推進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工程的同時,將實施徽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工程,推動徽文化創造性發展,打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創新區。
黃山市是徽文化的發祥地,也是皖南國際文化旅游示范區和徽州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核心區域。近年來,該市加強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心合作,全面啟動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工程,依法有序推進古民居產權流轉改革,“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入選國家文化創新工程,徽州府衙修復工程獲中國建築工程魯班獎,新增國保單位14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街6處、中國傳統村落68個;成功舉辦兩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新增國家級非遺生產性示范基地1個,新增國家級非遺名錄4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9人。該市還加快傳統文化基因與現代時尚元素融合,目前已建成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1個、省級文化產業園1個、省級文化產業基地9個,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
從今年起,該市將實施徽州古建築的集群化布局、核心文化資源保護利用提升、基礎資源數據庫建設、安全防范四大工程,重點布局以歙縣為核心的東部“徽州文化展示區”,以屯溪區、徽州區、休寧縣為核心的中部 “保護利用示范區”,以黃山區、黟縣、祁門為核心的北部“效益提升實驗區”,積極探索市場化保護利用新途徑,推進整體形態古村落和單體形態古建築的保護利用,因地制宜改建一批徽州民宿、村史館、姓氏博物館、好人館,形成集群化的徽州古建築特色主題發展空間格局。同時,加強徽州古建築消防、安全技防等軟硬件建設,實施徽州文化經典數字化工程,重點建設徽州古建築基礎信息庫、市級以上文保單位檔案庫、不可移動文物數據平台,建立非遺項目保護傳承評估制度,實施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提升示范項目,推進攝影、寫生、演藝、收藏等衍生產業發展。
在利用和提升國家級徽州文化博物館的同時,該市將興建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借助現代聲光電技術,采用靜態與動態、綜合與專題、圖文與實物相結合方式進行非遺展示,並定期邀請非遺專家和傳承人舉辦各類專題傳習培訓,與全國各地合辦非遺項目專題展。
據了解,黃山市今年將投資6億元實施徽州古建築保護利用項目120個,加快建立古民居產權流轉交易平台,開展萬安羅盤、徽州漆器、徽州四雕等生產性保護,全面啟動皖南古村落世界遺產拓展項目、歙縣古徽州城牆申遺和“千年古縣”申報工作。
【編後】
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基因,徽文化是古徽州大地的獨特標識。黃山市堅持保護、傳承、利用並重,守住徽文化的“筋骨肉”,並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以文化人,以文興旅,推動徽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發展。